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嗅觉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变,并初步探索嗅觉功能与抑郁症严重程度、 抑制控制、情绪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嘉定区中心医院2017年 1月至2018年8月的35例单相发作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选取同时期的33名与抑郁症组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 表(HAMA)、基于中国人群的嗅觉命名测验、情绪Stroop 任务评估两组的抑郁、焦虑、嗅觉水平及情绪干 扰下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间,在治疗前的基线、治疗后的3 个月随访时各评估1 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年龄、HAMD-17、HAMA、情绪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间与嗅觉测试结果在基线 水平的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逐步分析法。结果 基线时抑郁症组的嗅觉测试总分低于健康对照 组[7(6,9)分比9(8,9)分,P< 0.001],而治疗3 个月后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嗅觉测试总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8(8,9)分比9(8,9)分,P=0.22]。基线时抑郁症组的情绪Stroop 五项平均反应时间均 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随访时两组的正性一致(POS-C)[(539.0±109.0)ms比(489.7±132.1)ms] 与正性不一致(POS-I)[(538.1±98.2)ms比(494.7±135.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13);而 两组的负性一致(NEG-C)[(573.0±149.2)ms比(474.8±111.7)ms]、负性不一致(NEG-I)[(530.9±112.7)ms 比(474.9±94.0)ms]、中性词(NEU)[(532.2±114.0)ms 比(476.2±101.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2.22、2.14,均P< 0.01),提示结果仍长于对照组。抑郁症基线水平时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最终 获取的回归模型含自变量年龄和NEG-C(F=10.811,校正R2=0.366,P< 0.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疾 病发作期存在嗅觉功能和抑制控制功能损害,且经过治疗会随着病情好转而好转。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提示,抑郁症患者嗅觉功能除受年龄影响外,抑制控制功能可能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而非量表所评估的 情绪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