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期刊信息

2025年第25卷第1期
  • 当期目录
    显示方式:
    • 周含笑,赵征,江涛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1

      Abstract: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侵袭性最强的 原发性脑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异常迅速的增殖能力。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手术、放疗 和化疗在治疗 GBM 时效果有限。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策略,展现了巨大的应用 潜力。然而,GBM所处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及其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的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 GBM 的微环境特征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成为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综述 了 GBM 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关键细胞因子在肿瘤进 展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如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和其他免疫调节方法,并分析了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潜在优势。此外,针对微环境 中非肿瘤细胞成分的靶向治疗,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 T 细胞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 疗思路。全面理解 GBM 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推动个性 化治疗的发展,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微环境中不同细 胞类型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以期开发出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策略。

    • 刘博涵,彭大钊,陈彦坤,胡慧敏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2

      Abstract: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脑胶质瘤的遗传学变异较强,患者个体 差异大,并且进展过程中不易产生新突变和新抗原,因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程较其他肿瘤遇到了更多 阻碍。免疫治疗和电场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型理念,阶段性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脑胶质瘤研究领域的发 展。本文对近年来脑胶质瘤治疗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提供参考。

    • 刘逸洋,舒燕萍,刘娇颖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3

      Abstract: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arTMS)对忧郁型 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并探究其脑功能影像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 2021 年 8 月— 2023 年 11 月就诊于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忧郁型抑郁障碍的 4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为研究组和伪刺激组,每组 20 例。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连续 5 d 的 arTMS 治 疗,伪刺激组给予伪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当天均接受 1 次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4)评估和rs-fMRI扫描。分析两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和局部一致性(ReHo)值、功能连接(FC) 值的变化,进一步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计算 rs-fMRI 指标和 HAMD-24 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 最终纳入 36 例患者,其中研究组 19 例,伪刺激组 17 例。治疗前,两组患者 HAMD-24 得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D-24 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 HAMD-24 得分低 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伪刺激组治疗前后脑区 ReHo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rTMS 治疗 5 d 后,研究组患者右侧梭状回的 ReHo 值降低(t=-4.723,P< 0.05);且右侧梭状回与 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的 FC 值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右侧颞中回与 右侧梭状回的 FC 值与 HAMD-24 减分率呈负相关(r=-0.50,P< 0.05)。结论 arTMS可改善忧郁型抑郁 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arTMS治疗可能影响患者右侧梭状回功能,治疗前右侧梭状回与右侧颞中回的FC 值可以作为arTMS治疗忧郁型抑郁障碍的疗效预测指标。

    • 张莹,孙志延,陈乔冬,曾凡,王志亮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4

      Abstract:

      目的 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脑胶质瘤微环境中细胞通讯的特征及意义。 方法 利 用 Seurat 和 clusterProfiler 分 析IDH突 变 型 脑 胶 质 瘤 组 织 中 细 胞 类 型、占 比 及 功 能,采 用 CellphoneDB 分析细胞 - 细胞通讯特征并筛选有显著差异的配体 - 受体(LR)对,采用单因素 Cox 回归分 析判断 LR 对表达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基于 LR 对的表达与预后信息采用一 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不同亚型。采用 Log-rank、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ESTIMATE 和 CIBERSORT 分 别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差异、功能差异以及免疫特征,根据 LR 对的表达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 选择算子(LASSO)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风险评分与患者亚型、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和 Cox 回归模型评价风险评分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共获取了 27 154 个细胞,注释后分为 6 个细胞类型。在 CGGA693 和 CGGA325 数据集的IDH突变 患者中,分别有 140 个和 131 个 LR 对与患者预后有关(P< 0.05),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有显著差异的 2 个分 子亚型(P< 0.05)。与预后较好的亚型 1 相比,亚型 2 中Ⅳ级和 1p/19q 共缺失的脑胶质瘤患者占比更多 (P< 0.05)。Hallmark 富集分析显示,亚型 2 与 MYC 靶基因、DNA 修复、氧化磷酸化有关。KEGG 通路富 集分析显示,亚型 2 主要与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帕金森病、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与亚型 1 相 比,亚型 2 的肿瘤纯度更低,免疫浸润程度更高。配体和受体的表达相关系数> 0.5 的 LR 对有 14 个,利 用 LASSO 回归分析构建了由 DLL4-NOTCH3、CXCL12-CXCR4、COPA-SORT1、PLAU-PLAUR 和 EPHB2- EFNB1 组成的风险评分模型。LR 对风险评分在亚型 2 中更高(P< 0.05),其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增加 (P< 0.05);LR 对风险评分在 1p/19q 共缺失组中更高(P< 0.05);在IDH突变型、IDH突变及 1p/19q 非共缺 失脑胶质瘤患者中,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期短(P< 0.000 1)。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WHO病理学分级(Ⅲ级均P<0.05;Ⅳ级均P<0.001)、1p/19q状态(均P<0.05)、风险评分(均P< 0.001)是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 LR 对可作为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 者分子亚型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 李允,毛轶青,钟宗烨,刘光华,刘邦忠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5

      Abstract: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内封闭蛋白 7 (CLDN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和基因型 - 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分别获得 GBM 与正常脑组织 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借助 R 软件比较两组内CLDN7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CLDN7与临床数据的相关 性。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列线图评估CLDN7在GBM患者的预后。 使用 STRING 数据库评估CLDN7的相互作用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 共收集 689 份正常样本和 1 157 例 胶质瘤样本。GBM 组织内CLDN7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1.029(0.642,1.546)]比[0.475(0.275,0.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4,P< 0.001)。年龄> 60 岁、WHO 病理学分级高、1p/19q 非共缺失患者 的CLDN7表达量高于年龄≤ 60 岁、WHO 病理学分级低、1p/19q 共缺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H= -20.683、154.210、-2.699,均P< 0.001)。生存分析显示,CLDN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生存期缩短,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OC 曲线结果显示,CLDN7诊断 GBM 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 0.776。京都基 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分析结果显示,CLDN7相关联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紧密连接、黏附链接、细胞 黏附分子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信号通路。结论 CLDN7在 GBM 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诊断 GBM 的指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指标。

    • 陈婧,李卓群,宁佐君,张克难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6

      Abstract:

      目的 探索层粘连蛋白亚基 α-2(LAMA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可能参与的生物 学过程,进而挖掘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 mRNA 转录组测序 数据库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mRNA 测序数据,剔除数据信息有缺失的病例后进行标准化处 理,匹配临床和测序数据,提取LAMA2的表达特征。验证组的脑胶质瘤数据选自癌症基因组图谱计 划(TCGA) mRNA 测序数据库、REMBRANDT mRNA 芯片数据库和 GSE16011 mRNA 芯片数据库。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Cox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LAMA2在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和预后中的 价值。在 CGGA 和 TCGA 2 个数据集里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并取交集获得 LAMA2 蛋白相关基因的功能。 结果 CGGA325、TCGA 及 REMBRANDT mRNA 芯片数据库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间,LAMA2的表达量在 Ⅱ级脑胶质瘤中最低,在Ⅳ级脑胶质瘤中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脑胶质瘤的四分 型分析数据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经典型和间质型脑胶质瘤组LAMA2的表达水平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前 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在 CGGA325、CGGA693、GSE16011 和 TCGA 芯片数据库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LAMA2的表达水平高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GGA325 数据库全级别脑胶质瘤和低级别脑胶质瘤中,Kaplan-Meier 生 存分析显示,LAMA2基因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 病理级别、1p19q 共缺失状态、LAMA2表达量是脑胶质瘤患 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GO富集分析显示,LAMA2蛋白与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组织、 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胶原纤维组织、血管发育、血管形态发生、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 相关。结论 LAMA2蛋白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和潜在治疗靶点。

    • 赵云磊,胡靖泽,蔡金全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7

      Abstract:

      人体内 DNA 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内源性或是外源性刺激的损伤,如碱基配对错误、修饰异 常,甚至单链 DNA 以及双链 DNA 断裂也时常发生,这些 DNA 损伤大部分能由人体细胞通过各种 DNA 损伤修复方法进行代偿或者修复,但是有些 DNA 损伤超出了人体细胞代偿和修复能力,便会导致人体 细胞异常的生命活动,进而使得人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发生癌变产生肿瘤细胞。脑胶质瘤是成 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部肿瘤,充分了解 DNA 损伤的形式以及领会 DNA 损伤修复途径对于预防和治 疗人类脑胶质瘤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从不同的 DNA 损伤修复通路方面介绍脑胶质瘤相关的研究进展、 治疗抵抗以及潜在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向,以期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参考。

    • 李娇,山彩霞,曹飞,赵志敏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8

      Abstract: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20 年 3月—2021年12月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联合组(62 例)、对照组(6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阿加曲班,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 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4 d 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循环动 力学各项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剂(sTWEAK)水平、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14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0.32%(56/6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440, 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脑血管阻力(R)、sTWEAK水 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4.21±1.02) vs (6.98±1.21)分]、 R[(1 802.50±188.64) vs (1 925.41±199.86)Pa·s/ml]、sTWEAK [(78.21±10.42) vs (125.98±13.25)]水平 低于对照组,Vmin[(10.51±1.73) vs (9.25±1.64)cm/s]、Qmin[(4.75±0.98) vs (4.26±0.95)ml/s]水平高于 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脑部 血流循环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

    • 李振阳,班晨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09

      Abstract:

      目的 调查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阿尔茨海默病(AD)住院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现状,并探 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3 月— 2024 年 3 月在重庆市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首次住院符 合 AD 诊断标准且伴 BPSD 的 126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神经精神科问卷 知情者版(NPI-Q)、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估患者的攻击行为、神经精神症状以及痴呆程度,根据 MOAS 加权总分将患者分为暴力行为组(MOAS 加权总分≥ 4 分,n=72)和非暴力行为组(MOAS 加权总分< 4 分,n=5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 NPI-Q 评分和 HDS 评分的差异,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 分析暴力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暴力行为组和非暴力行为组患者性别、病 程、吸烟史、暴力行为史、NPI-Q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性别(OR=0.281,95%CI=0.083~0.945,P=0.040)、病程(OR=0.490,95%CI=0.351~0.683,P<0.001)、 暴 力 行 为 史(OR=15.280,95%CI=3.029~77.081,P=0.001)、NPI-Q 总 分(OR=1.138,95%CI=1.034~1.253, P=0.008)是伴 BPSD 的 AD 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伴 BPSD 的 AD 首次住院患者暴力攻 击行为发生率较高,男性、病程短、有暴力行为史以及 NPI-Q 评分高是其危险因素。

    • 汪国栋,李月,秦建星,赵文涛,武君芳,徐勇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1.010

      Abstract:

      目前精神心理问题日益严峻,培养高质量的精神医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虚拟标准化病 人(VSP)是指模拟真实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其作为一种医学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已取得 了显著成效。本文梳理了 VSP 在精神障碍诊断教学、共情沟通培训、精神药理学教学、动机性访谈教学 等方面的应用,以为探寻新型精神医学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和参考。

    • 2025, DOI:

      Abstract: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是神经、精神科学及精神卫生领域科技类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6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党的出版 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提高杂志质量、扩大社会效益为使命,及时反映科学研究的重大 进展,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报道内容包括相关各学科领先的教学、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设有 论坛、述评、论著、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综述、教学研究、护理研究等栏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