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1 CSTR:
摘要:双相障碍是重性精神障碍,其中冲动性是双相障碍重要的临床症状,但其神经机制等方 面尚不清楚。本文从临床影响因素、事件相关电位、脑影像学以及神经递质和基因研究几个方面总结 国内外关于双相障碍冲动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2 CSTR:
摘要:目的 探索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戒断期外周血代谢组学特点。方法 2017 年7 月在上 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招募戒断期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者40 例,社会招募健康对照者40 名。采用非 靶向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检测外周血清中代谢产物。结果 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碍戒断期患者相 对于健康对照者,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氨基酸代谢通路及嘌呤代谢通 路相关代谢产物发生明显改变[倍数变化(FC)> 1.5,P< 0.05]。结论 甲基苯丙胺对外周代谢产生的 影响持续存在,在戒断期仍可观察到氨基酸代谢及嘌呤代谢通路的异常。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3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治疗前后催乳素(PRL)、雌二醇(E2)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 联。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符合ICD-10标准的双相障碍患者57例(男 36 例,女21 例),其中双相躁狂39 例,双相抑郁18 例。入组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6 周,采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估抑郁症状,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躁狂症状。 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周围血中E2、PRL水平。结果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双相障碍患 者PRL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2浓度未见明显升高(P>0.05)。双相躁狂组PRL水平降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相抑郁组PRL、E2浓度变化均不明显(P>0.05)。双相躁狂组治疗前 BRMS评分及双相抑郁组治疗后HAMD-24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躁狂组治疗前 PRL水平与BRMS评分呈正相关(r=0.41,P<0.01),躁狂组治疗前后PRL变化值及E2变化值与BRMS减分 值呈正相关(r=0.39,P<0.01;r=0.33, P=0.03)。结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后PRL均下降,躁狂 发作患者的症状、疗效与PRL水平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4 CSTR:
摘要:目的 比较癫痫共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 别和规范治疗癫痫共患双相情感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2014—2017 年在北京 安定医院住院的所有诊断癫痫共患双相情感障碍或癫痫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特征调查,采 用自行编制的信息调查表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癫痫共患双相情感障碍与癫痫共患其 他精神障碍受试者在受教育年限、首次发作年龄、是否伴高热、有无其他诱因、首次诊断癫痫年龄、发 作类型、发作频率、是否手术治疗、癫痫控制是否理想以及IQ 分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95、 4.455、5.343、53.828、6.313、53.828、17.697、59.889、6.313、8.495,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 分析显示,首次发作年龄(OR=1.537,P=0.011)、癫痫控制是否理想(OR=1.595,P=0.028)与是否共患双相 情感障碍相关。结论 癫痫共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起病年龄较晚,癫痫治疗较理想,早期识别其共患 双相情感障碍对癫痫预后有益。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5 CSTR:
摘要:单相抑郁与双相障碍皆有抑郁发作,两者难以区分。现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单双相 抑郁的临床现象学角度对两者的鉴别及诊断进行综述。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7 CSTR:
摘要:目的 利用静息态MRI 技术去探索首发抑郁症患者特异脑区的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符 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0 例患者及20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MRI检查,使用静息态MRI局部一致性 (ReHo)分析方法,比较抑郁症组与对照组ReHo 值,发现特异性增高或减低的脑区。结果 抑郁症组 对比对照组,ReHo 增高的脑区有小脑后叶、颞下回、枕中回、舌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顶 叶等;ReHo 降低的脑区有边缘叶、海马旁回、壳核、丘脑、豆状核、额下回、额中回、楔前叶、扣带回等。 结论 静息态MRI 的ReHo 分析方法可能发现抑郁症异常的脑区,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帮助。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8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中重度狭窄发生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危 险因素,为临床防治VCIND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4—12 月收治的ICA 中重度狭 窄患者56 例,其中合并VCIND 26 例,不合并VCIND 30 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ICA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 脑血管储备、同型半胱氨酸(Hcy)与ICA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VCIND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受损及高Hcy血症是ICA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33,3.733, P<0.05)。结论 脑血管储备受损及高Hcy 血症是ICA 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VCIND 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9 CSTR:
摘要:目的 观察舍曲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2015 年5 月—2017 年12 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 组,研究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 盐酸舍曲林片和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用安慰剂替代塞来昔布胶囊,余均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 周。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后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经6周治疗,研究组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2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6.75,P<0.05)。在治疗第1、2、4、6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7/30)比20.00%(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不良 反应均较轻。结论 舍曲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PS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起效快,安全性相当。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06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饮食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 果。方法 选择2014 年6 月—2016 年10 月因脑卒中后首次出现吞咽障碍患者95 例纳入本次研究,并 随机分为研究组(47 例)和对照组(48 例);后因肺部感染等病因出现脱落,研究组脱落2 例,对照组脱落 3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进行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根据吞咽障碍发 生原因,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结合相应的饮食指导,包括改进食物性状、调整患者进食体位、 针对性改进喂养方法、选择进食器具、训练吞咽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为评估治疗效果,对脑卒 中吞咽障碍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法、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 (FOIS)、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 训练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较训 练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但训练后研究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好转情况 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摄食情况、V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摄食情况、VDS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 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8.9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38,P=0.026)。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 饮食指导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0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玩偶干预方法对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疗效和作用。方法 将2017年 4—10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6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30 例、 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玩偶干预方法,干预期3周。使用护士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NOSIE 结果分析显示,干预3 周试验组的社会兴趣(20.67±5.81)分、迟缓(M=6)分及抑郁(M=4)分症状较对照 组社会兴趣(15.16±7.17)分、迟缓(M=2)分及抑郁(M=2)分症状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GCQ 评分为(87.07±9.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1±7.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玩偶干 预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和社会兴趣,降低患者迟缓和抑郁的程度,对改善精神疾病患者临 床护理的效果明显。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1 CSTR:
摘要:基于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是由认知行为疗法(CBT)发展而来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ICBT可以提高CBT对精神障碍和其他临床问题的可用性和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和社会成本并 增加治疗的成本效益。现将对ICBT的概念、优势、理论、局限进行介绍,并对近十年内ICBT治疗强迫 症的疗效和成本效益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为ICBT 治疗强迫症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2 CSTR:
摘要: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除了与遗传相关,家庭因素在其发生、发 展和干预康复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依据DSM-5 的分类标准,综述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与家庭的 关系,总结针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具有实证研究的非传统的家庭心理干预新模式,希望能为其临 床研究和干预提供方向和依据。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3 CSTR:
摘要:抑郁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紊乱、内分泌、炎症、氧化应 激等多方面。近几年来,有关抑郁症在炎症免疫系统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NLRP3 炎症小体在免疫系 统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现针对NLRP3 炎症小体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机制作简要综述,为抑郁症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4 CSTR:
摘要:与正常衰老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电图可出现一些特征性改变,现对此相关的临床研 究进行回顾,从早期识别、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3 个方面展开综述,旨在希望脑电图技术在帕金森病 领域的临床研究,可以为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协助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5 CSTR:
摘要:卒中后抑郁(PSD)指卒中发生后出现的一组情感障碍综合征,其诊断主要依靠抑郁症的 症状学诊断标准,病情评估则需要掌握相关评估量表的时间和范围规律。目前关于PSD 危险因素的研 究涉及神经功能、递质代谢、社会心理、氧化应激等多个领域。PSD 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心理干 预,物理治疗和中医针灸等也逐渐展现出在预防发病中的优势。识别高危人群,完善PSD 的预防干预 措施,能显著降低PSD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6 CSTR:
摘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指由于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导致脑静脉及脑脊液吸收障碍 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而肾病综合征(NS)被认为是CVST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 内外关于NS 合并CVST的病例报道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因此,现就对成人NS 合并CVST的发病机制、 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NS 合并CVST 的认识。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7 CSTR:
摘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静脉溶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也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的许多其他非纤溶功能,有研究表明,tPA 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对tPA 与AD 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对tPA 与AD 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提高相关认识。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8 CSTR:
摘要:无先兆偏头痛是常见原发性头痛,不断的反复发作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风险, 或增加某些脑区细微病变的风险,并有可能导致某些大脑区域的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 成严重影响,现对无先兆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诊断提 供影像学的帮助。
2018, 18(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8.11.019 CSTR:
摘要: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