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1 CSTR:
摘要: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困难,给 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现就帕金森病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读者更好地了解该 疾病并服务于患者。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2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收治的160 例AIS 患者,患者随访90 d,对所 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AIS 病情、血管危险因素、血清生化指标、病变部位 等临床资料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160 例AIS 患者90 d 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占 35.0%(56/160)。患者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 12 年、酗酒史、贫血、运动功能障碍等均导致认知功能障 碍发生率升高(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饮酒、年龄、运动障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枕叶(左)、颞叶(左)、背侧丘脑、后丘脑、额叶(左)病变部位与AIS 患者确诊 90 d 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饮酒、运动障碍、hs- CRP、Hcy、枕叶(左)、背侧丘脑、额叶(左)为AIS 患者90 d 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 AIS 患者基本资料、病变部位、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水平等,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降低认知功能障 碍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3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大庆地区中职院校学生社交焦虑障碍(SAD)患病率及与父母教养方式、惧怕 否定评价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抽取大庆地区五所中职院校学生1 800 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父母 教养方式(EMBU)量表、自我接纳问卷(SAQ)、惧怕否定评价(FNE)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并根据IAS 得分、简明社交恐怖(BSPS)量表得分两重标准,筛选社交焦虑高、中、低分组进行DSM- Ⅳ诊断访谈,并 将SAD 组与非SAD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以探究SAD 患病相关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617 份,有 效率89.8%。大庆地区中职生SAD 的时点患病率为19.89%(95%CI:0.191~0.207);不同性别与是否独 生子女的SAD 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83;χ2=1.062,P=0.303);以是否被SCID 诊断为 SAD 作为因变量,对所有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自我接纳、自我评价、惧怕否定评价、 母亲偏爱被试者4 个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大庆市中职生SAD 时点患病率为19.85%,自我接 纳、自我评价、惧怕否定评价、母亲偏爱被试者因子对SAD 患病率有影响。
郭鹏 左丽君 连腾宏 扈杨 余舒扬 金朝 余秋瑾 刘丽 王瑞丹 李丹凝 朴英善 李丽霞 朱荣彦 丁杜宇 高俊华 赵慧 张巍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4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睡眠情况。方法 连 续纳入2014 年5 月—2017 年5 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394 例PD患者,按照CI程度将患者分为PD不 伴认知功能障碍(PD-NCI)组(94 例,23.86%)、PD 伴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177 例,44.92%) 及PD 伴发痴呆(PDD)组(123 例,31.22%)。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 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3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情况;采用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 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对PD 伴发CI 患者的MoCA 量表总分及各认知领域评分与v-PSG 结果进行相 关性分析。结果 3 组患者性别、起病年龄、受教育水平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DNCI 组、PD-MCI 组和PDD 组MoCA 量表总分依次明显降低,分别为(22.20±4.99)分、(17.17±4.36)分和 (10.73±4.85)分(F=143.146,P< 0.01),且MoCA 量表各认知领域评分依次明显降低(P < 0.01)。与PDNCI 组比较,PD-MCI 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均P< 0.05);与PD-MCI 组比较, PDD 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加(均P< 0.05)。PD 伴发CI 的患者的睡眠效率与 MoCA 量表总分及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注意力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觉醒次数与 MoCA 量表总分及延迟回忆和注意力评分均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PD患者CI发生率较高,伴发 CI 的PD 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均明显受损,总体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觉醒次数增 加,并与总体认知功能及部分认知领域受损有关。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5 CSTR: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帕金森病(PD)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眼球运动和平衡特点。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顺序入组PD 和PSP患者,对患者进行眼球水平运动和躯体摆动测试, 收集测试结果并比较组间以及与健康对照之间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 入组18 例PD 患者[男11 例, 年龄67(60,71)岁],9 例PSP患者[男7 例,年龄74(66,78.5)岁]和44 名健康人[男15 名,年龄67.5(62, 71)岁]。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潜在影响后,眼动指标和躯体摆动指标在健 康人和PD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眼动指标在健康人和PSP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1),躯体摆动指标在健康人和PSP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眼动指标和躯体摆 动指标在PD 患者和PSP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眼动和躯体摆动指标相结合或 许有助于鉴别PD和PSP。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6 CSTR:
摘要:抑郁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照料者的负 担。然而,PD 抑郁往往不易识别,治疗率较低。PD 抑郁的治疗虽不乏可选择的药物和方法,但尚缺乏 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现从药物、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深部刺激、电休克、认知行为疗法等方面阐述 PD抑郁的治疗进展。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7 CSTR:
摘要: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8 CSTR:
摘要:目的 探索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标 准化检索万方、知网、维普、Medline、Cochrane 和Embase 有关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一步提 取文献中相关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CI, 合并各个相关因素的OR值及95%CI以评估各因素在卒中后 抑郁中的作用。通过Egger's检验和敏感性分析评估各相关因素的偏倚风险和结果稳定性。结果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梗死(OR=2.83)、多病灶(OR=2.76)、额叶梗死(OR=2.47)、高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OR=2.17)、缺乏家庭支持(OR=1.48)、高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OR=1.35)、女性(OR=1.66)、高水平同型 半胱氨酸(OR=1.17)、高水平瘦素(OR=1.16)、高体质指数(BMI)(OR=1.16)、年龄(OR=1.07)为卒中后抑郁 的危险因素,而高受教育水平(OR=0.91)可能对卒中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高水平瘦素、高水平 BMI、高mRS 评分、多病灶、基底节区梗死、额叶梗死、缺乏家庭支持、女性、高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高 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高受教育水平可能对卒中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09 CSTR:
摘要:目的 初步调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方法 2017年 12 月—2018 年6 月在重庆市招募选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279 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 卫生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279 名监护人监护24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 例患者有2 名监护人 (16.2%)。监护人年龄(54.70±1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4 人,占51.6%,初中89 人,占31.9%, 高中及中专33 人,占11.8%,大专及以上13 人,占4.6%;照料时间为(156.29±61.77)个月。(2)监护人精 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6.2%。(3)不同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在不同条目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存在差异, 部分条目回答正确与否与照料时间不同和监护人年龄有关。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呈现 出监护人数量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照料时间较长的特点,其文化程度、年龄、照料时间3 个因 素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影响。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0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 响。方法 纳入78 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刺激迷走神经+舍曲林,40 例)和对照组 (舍曲林,38 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进行评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HAMD-17 进 行疗效评估,ELISA 方法检测IL-1α、TNF-α、IL-6、IL-2 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4 周后试验组 有效率80.0%(32/40),对照组有效率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4);两组PANSS 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较其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 0.05);且试验组PANSS 一 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L-1α、TNF-α、IL-6、IL-2 较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可能与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王玉花 胡强 杨超 李平 赵阿勐 崔光成 闫凤武 刘艺涵 李树忠 田野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1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BDNF基因rs2030324和rs1103010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症状的关 系。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由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 及200 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纳入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抽取5 ml 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rs2030324 和 rs11030101 两个位点上下游500 bp 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 扩增,比较rs2030324 和rs11030101 两个 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及基因型分布。对病例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 床症状,分析PANSS 评分与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030324 和rs11030101 两个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两个位点的A 等位基因,都是 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OR 值=1.532、1.391;95%CI=1.154~2.034、1.027~1.883。rs11030101 位点AT 基因型的患者与PANSS 阴性症状评分相关,AT基因型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最高。结论 BDNF 基因 rs2030324、rs11030101 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该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 A 均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易感等位基因。rs11030101 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2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 1 月—2017 年12 月在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0 例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降血 糖药物+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RBAN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 水平与治疗前 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即刻记忆、 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和RBANS 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 照组相比升高更明显(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安全性良好。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认知 功能,安全性良好。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3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 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方法 选择2017 年9 月—2018 年4 月在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住 院地首发抑郁症患者(105 例),以及2017 年10 月本院参与体检的职工(57 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AMD- 24 评分值将抑郁症患者分为3 个亚组:轻度(33 例)、中度(44 例)、重度(28 例)抑郁组。检测4 组人群的 FT3、FT4 及TSH 水平并比较。结果 4 组人群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7,P=0.561);重度抑郁组 的FT3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轻度和中度抑郁组(P< 0.01);健康对照组、轻度和中度抑郁组3 组之间FT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组中FT4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但3 个抑 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清中FT4 相对水平的高低可能预示着是否存在 抑郁的症状,而抑郁症血清中FT3相对水平的高低可能预示着病情的严重程度。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4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UHR)人群认知、症状及转 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 年3 月—2017 年2 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超高危个体及精神 分裂症的一级亲属11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CCRT组(57 例)和对照组(55 例),分别给予CCRT干预 和健康教育,干预期3个月。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共识版和前驱期症状量表(SOPS) 于基线时、3 个月、12 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和症状评估;于3、6、12 个月时进行转化评估,比较转化 率。结果 干预后,CCRT组MCCB 评分中信息处理速度、注意/ 警觉性、工作记忆和推理与问题解决能 力4 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CRT 组的 SOPS 的阳性症状和瓦解症状较基线时和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持续至12 个月(P < 0.05)。两组的转化率 均呈上升趋势,在第3 和6 个月时对照组(12.7%、18.1%)明显高于CCRT 组(5.3%、1.8%),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第12 个月时,对照组(20.0%)仍高于CCRT 组(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UHR 人群进行CCRT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阳性症状,一定程度上降低转化率,长远疗 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5 CSTR:
摘要:职业康复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整体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利用SWOT分析法,在识别我 国开展基于个人安置和就业支持的职业康复模式的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等因 素的基础上,利用SWOT策略分析矩阵组合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即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 计,强化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强化公众认识;重视人才培养,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补 偿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等措施,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支持性职业康复服务提供保障。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6 CSTR: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在认知、情感、行为、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病因机制、药物作用机理乃至新药开发等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构 建将有利于解决疾病研究中的工作难题。现对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类型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关 联进行综述,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7 CSTR:
摘要: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物理治疗包括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磁痉挛治疗及深部脑 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现概述这些物理治疗方法的定义、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今后进一步优化难治性精 神分裂症的物理联合治疗策略提供支持。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8 CSTR:
摘要:物质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在治疗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筛查-简短干预-转诊综合干预(SBIRT)作为一种新兴的筛查-干预形式,在 物质成瘾领域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本文就SBIRT模式在物质成瘾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19 CSTR:
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波睡眠具有重要的神经生理作用,如参与能量贮备、激素释放、 调节免疫和清除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代谢产物等。慢波睡眠可以选择性地改善可陈述性记忆,慢波睡眠 障碍与Aβ40 明显升高有关。在临床方面,慢波睡眠障碍常见于异态睡眠、痴呆和纤维性肌痛等疾病。 现从电生理特点、生理功能和临床角度介绍慢波睡眠,以及一些可用于调节慢波睡眠的方法,以更好地 诊治慢波睡眠障碍。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20 CSTR:
摘要: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心理、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 临床医师评估患者自杀风险的最佳方法是筛查患者的自杀未遂史。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神经生物学可 能对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价值。现对有关自杀风险生物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21 CSTR:
摘要: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代谢与线粒体动力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动 力学障碍在神经发育中有重要的影响,与精神分裂症紧密相关。本文就动力学异常与神经发育及精神 分裂症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共识专家组 执笔:王赞 李雁鹏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22 CSTR:
摘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多与抑郁和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同时或相继发生,且临床上常难 以界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焦虑和失眠进行综合干 预和管理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新趋势。曲唑酮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临床广泛用于失 眠及抑郁焦虑伴发或共病失眠的患者。为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编写共识的专家组成员通过 复习曲唑酮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国内外指南的推荐,重新总结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药理作用及相 关临床应用方法,并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达成共识,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2019, 19(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1.023 CSTR:
摘要: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