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节点中心度 异常的研究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2 CSTR:

      摘要 (10675) HTML (0) PDF 443.38 K (9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 系。方法 纳入49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36 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 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Gretna 分析软件计算所 有被试者的节点中心度值;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节点中心度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 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脑白质结构网络的节点中心度存在异常,在右侧脑岛、楔前叶、 颞上回、左侧前扣带回、中央前回、眶额回、海马旁回以及顶上回显著降低(P< 0.005,FDR 校正);左侧 前扣带回的节点中心度值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22, P < 0.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 脑白质结构网络较健康对照存在多个脑区的节点中心度异常,该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 制有关。

    • 雷洛昔芬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随机 双盲对照研究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3 CSTR:

      摘要 (9266) HTML (0) PDF 322.85 K (8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并 进一步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清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与患者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组绝经后女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12 周的奥氮平和雷洛昔芬 (6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和安慰剂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2 周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同 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NSS 总 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 后,研究组PANSS 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组(P < 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值与PANSS 阴性症状分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434, P=0.005)。结论 加用雷洛昔芬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升高血清雌 二醇含量,并且体内雌二醇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有关。

    • >学术交流
    • 双相情感障碍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脑磁共振波谱特征 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6 CSTR:

      摘要 (8588) HTML (0) PDF 492.63 K (8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脑磁共振波谱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 害的关系。方法 将2016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120 例BD 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n=28)、Ⅲ期 (n=47)、Ⅳ期(n=45),选取3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试(MCCB)评定认知功能,BD 患者采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测定额叶、基底节、小脑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计算NAA/Cr、Cho/Cr 值,分析脑生化代谢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1)除 韦氏记忆量表(WMS-Ⅲ)外,不同临床分期BD患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0.05),随临床分期的 上升,各评分降低,Ⅳ期<Ⅲ期<Ⅱ期(P<0.05);(2)不同分期BD患者额叶左侧NAA/Cr、左右侧Cho/Cr、 基底节左右侧NAA/Cr、左侧Cho/Cr、小脑区左右侧NAA/Cr及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Ⅳ期组额叶左侧NAA/Cr 及基底节右侧Cho/Cr低于Ⅲ期、Ⅱ期组(P< 0.05),Ⅲ期低于Ⅱ期组(P <0.05); (3)额叶左侧NAA/Cr及基底节区右侧Cho/Cr与BVMT-R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BD 不同分期患 者均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受损,伴额叶左侧NAA/Cr、基底节区右侧Cho/Cr 脑生化代谢异常,且与认知功 能评分呈正相关。

    • 颞叶癫痫的致痫灶定位评估和外科治疗:附27例报告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5 CSTR:

      摘要 (7572) HTML (0) PDF 392.70 K (8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的致痫灶定位评估手段和外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 分析27 例2016 年8 月至2018 年11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难治性颞叶癫痫患 者的临床资料。致痫灶评估检查包括:详尽的发作症状学,癫痫序列颅脑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 层扫描(PET),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神经心理评估资料和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SEEG),多学科团 队讨论完成致痫灶和功能区定位后完成外科手术。结果 13例患者经Ⅰ期评估后直接行手术切除,14 例 经SEEG 置入后手术切除。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6~34 个月,平均为(19.93±9.00)个月。手术疗效采用 ILAE 分级标准,ILAE Ⅰ级22 例(81.48%),ILAE Ⅱ级1 例(3.70%),ILAE Ⅲ级2 例(7.41%),ILAE Ⅳ级2 例 (7.41%);SEEG 置入组的ILAE Ⅰ级比例(12/14)高于无SEEG 置入组(10/13),MRI 阳性组的ILAE Ⅰ级比 例(16/19)高于MRI阴性组(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行SEEG置入术后颅内出血,1 例前颞 叶切除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热损伤,1例头皮切口愈合不良,4 例术后 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是安全有效的,详 尽的术前致痫灶定位评估和SEEG 置入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中的应用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6 CSTR:

      摘要 (6800) HTML (0) PDF 654.45 K (7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9 月至2019 年3 月,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术中神经电生理 监测下接受DREZ毁损术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10 例,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 位(SEP)和肌电图(EMG)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 10 例患者中,6 例为脊髓损伤 后疼痛,均监测双下肢SEP、MEP 及EMG,均经过神经根牵拉刺激确认神经根或马尾;其中2 例患肢SEP 未引出,2 例患肢MEP未引出。4 例为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患者,其中2 例患侧上肢截肢,监测双下 肢SEP、MEP;未截肢者监测四肢SEP、MEP,1 例患肢SEP 未引出。所有患者中,术中电生理监测一过性 MEP波幅下降> 50%者3 例,SEP波幅一过性下降> 50% 者2 例。10 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显著改善, 缓解程度70%以上。术后4 例患者有轻微感觉减退、肢体肌力减退,2 例患者轻度排尿困难,均为一过 性改变,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行DREZ毁损术的患者病情复杂,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难度较大, 但MEP、SEP 及EMG 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 患者疲乏症状的疗效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7 CSTR:

      摘要 (6247) HTML (0) PDF 310.50 K (7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伴有疲乏症状患者的总体疗效及 耐受性。方法 选择2017 年9 月至2018 年6 月在荆门市口腔医院心理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研 究组在此基础上合用小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疲乏严重程度 量表(FSS)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 周、2 周及4 周 后,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均明显减低,但研究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F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周末FSS 评分均降低,研究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末时FSS评分继续降低, 研究组减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研究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16%(8/50)]和对照组[14%(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联 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疲乏症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相当。

    • 80岁以上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躯体疾病共病调查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8 CSTR:

      摘要 (6620) HTML (0) PDF 310.39 K (6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80 岁以上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躯体疾病共病情况。方法 筛查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0 年1 月1 日至2017 年12 月30 日的住院患者,符合ICD-10 的精神障碍诊断, 年龄> 80 岁且资料完整者,调查该人群的合并躯体疾病情况等资料。结果 187 例患者中183 例合并 躯体疾病,共病率97.9%,平均共病数目为6.9 种。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共患躯体疾病数目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平均共病种数方面,脑损害和功能紊乱及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明 显低于其他4 种精神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3 例老年精神科患者共患躯体疾病例数 达1 297 例种,其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共769 例种,占59.29%,前 5 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115 例(62.8%)、便秘84 例(45.9%)、脑梗死71 例(38.8%)、糖尿病54 例(29.5%)、冠 心病48 例(26.2%)。患者的躯体疾病共病种数与年龄相关(P< 0.01)。结论 80 岁以上老年精神障碍住 院患者的躯体共病现象非常普遍;且合并疾病种类较多,以心脑血管及代谢类疾病居多。

    • 双相Ⅱ型障碍伴冲动攻击行为患者的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修饰研究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9 CSTR:

      摘要 (5481) HTML (0) PDF 321.91 K (4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Ⅱ型障碍伴冲动攻击行为患者的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修饰情况。 方法 纳入5 例有冲动攻击行为的双相Ⅱ型障碍患者(攻击组)及5 例无冲动攻击行为的双相Ⅱ型障碍 患者(非攻击组),采用Illumina 公司的人类450K 甲基化芯片技术对10 例患者的全血进行甲基化水平的 分析。利用R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筛选出样本分组间的差异甲基化位点采用GCBI 在线分 析软件对差异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1)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样本比较甲基化水平有差异。 (2)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样本差异甲基化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有差异。(3)按基因注释分类和CpG 岛注 释分类筛选攻击组与非攻击组样本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差异甲基化区域在11个注释区域内均有分布。 (4)GO 分析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位点参与信号传递等功能。Pathway 分析中,主要参与多巴胺能神经 突触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结论 有无冲动攻击行为的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全基因组DNA 甲 基化水平及差异甲基化DNA 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均有差异,差异甲基化位点主要参与信号传递等。

    • 抗抑郁药对TNF-α 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机制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0 CSTR:

      摘要 (4216) HTML (0) PDF 326.55 K (3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TNF-α诱导的神经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小 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 分为5 组:对照组、TNF-α组、米安色林组、米氮平组和阿米替林组。后3 组先 用对应的抗抑郁药处理30 min,然后除对照组外,其余4 组均用TNF-α 处理24 h。MTT 法检测各组细 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抗抑 郁药可增加TNF-α 诱导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降低TNF-α 诱导的细胞凋亡率,降低TNF-α 诱导的细 胞色素C 的释放及Caspase-9、Caspase-3 和Cleaved PARP 的活性,对Caspase-8 的活性无显著影响。抗抑 郁药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 和TNFR2 的表达以及IKBα 和NF-κB p65 的活性无显著影响。抗 抑郁药可增加TNF-α 诱导的溶血磷脂酸1(LPA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表达以及JNK 和 ERK1/2 的活性。结论 抗抑郁药可促进TNF-α 诱导的神经细胞的存活,降低TNF-α 诱导的神经细胞 凋亡,促进TNF-α 诱导LPA1/FGFR通路的表达,激活TNF-α 诱导JNK通路和ERK1/2 通路。

    • 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障碍患者快感缺失的疗效研究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1 CSTR:

      摘要 (3720) HTML (0) PDF 500.07 K (4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障碍患者快感缺失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8 例抑郁障碍患者,所有受试者接受阿戈美拉汀(25~50 mg/d,可变剂量)治疗8 周。采用Snaith 汉密尔 顿快感缺失量表(SHAP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患者抑郁及快感缺失的情况,采 用Sheehan 残疾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的5 项健康指数(WHO-5)量表评估患者功能损害和生 活质量。结果 (1)阿戈美拉汀治疗8 周后,SHAPS 终点的临床应答和缓解率分别为64.71%(33/51)和 58.82%(30/51),SHAPS 和MADRS 快感缺失因子分较基线显著改善(P< 0.01)。(2)回归分析显示,性别、 首发年龄和精神疾病家族史影响患者快感缺失的缓解。(3)治疗8 周末,SHAPS 和MADRS 快感缺失因 子分较基线的改善,与WHO-5 和SDS 评分较基线的改善显著相关(P< 0.01)。(4)中介分析显示,快感缺 失的改善可调节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善之间的关联。结论 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快感缺失 疗效显著,且快感缺失的改善是抑郁症状与社会功能改善之间强有力的中介。

    • 康复训练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神经 修复及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2 CSTR:

      摘要 (3212) HTML (0) PDF 430.06 K (3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康复训练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修复及海马组织胶质原纤 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 大鼠30 只随机分成3 组:模型组、EPO 组和训练组, 每组各10 只大鼠。3 组均建立脑出血模型,EPO 组与训练组在造模成功24 h 后均腹腔注射EPO,训练组 大鼠给予康复训练,模型组注射与EPO 组及训练组所注射EPO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与检测大鼠神经 修复及海马GFAP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大鼠均造模成功,EPO 组与训练组造模后7 d、14 d 和28 d 的 Tarlov 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训练组也显著高于EPO 组(P < 0.05)。造模后28 d,EPO 组与训练组 的脑含水量、血清IL-6 和TNF-α 值、海马组织GFA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训练 组也低于EPO 组(P < 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EPO在脑出血大鼠中的应用能抑制海马GFAP表达 与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脑水肿,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 不同工作年限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晓率 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3 CSTR:

      摘要 (3212) HTML (0) PDF 333.70 K (3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河北省保定市不同工作年限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 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 以2016 年3 月10 日至4 月10 日保定市25 个县区进行集中培训的 社区医务人员2 541 人为调查样本,实际完成问卷调查2 433 份。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 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病例测验》及 《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调查,以工作年限20 年为界,分为< 20 年组1 246 人及≥ 20 年组1 187 人,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20 年组与≥ 20 年组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比较(98.1% 比 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 < 0.001)。病例测验中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知晓率在< 20 年组与≥ 20 年组比较(52.9% 比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P < 0.001)。< 20 年组及≥ 20 年组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总分比较[(34.90±6.42)分比(35.59±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0,P=0.009)。结论 保定市不同工作年限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不同,应加强对高 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精神卫生培训力度,提高对低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精神疾病态度的教育。

    • >综述
    • 心境稳定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 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4 CSTR:

      摘要 (3416) HTML (0) PDF 367.32 K (3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70%~90% 的AD 患者在疾病 的某一时期出现过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有研究显示心境稳定剂可以减缓神经元的丧失及神 经退行性变进程,从而减轻BPSD。心境稳定剂常用于BPSD 的临床治疗,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 目前为止,有关心境稳定剂治疗BPSD 的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同时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其疗效及 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科学的研究加以证实,并且促进药品说明书的进一步完善,让心境稳定剂治疗BPSD 有据可依。

    • 5-羟甲基胞嘧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5 CSTR:

      摘要 (3161) HTML (0) PDF 383.76 K (3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观遗传机制日益受到重视,5- 羟甲基胞嘧啶参与的DNA 甲基化是表观 遗传修饰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认为5-羟甲基胞嘧啶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这对进一步 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就5-羟甲基胞嘧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 进行综述。

    • 计算机化和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6 CSTR:

      摘要 (3215) HTML (0) PDF 334.05 K (4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面对面的认知行为疗法存在空间 限制、经济负担大等局限。计算机化和网络认知行为疗法是创新性的网络化互动疗法,凭借简便、经济 等优势,提高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可用性和可接受性。现将对计算机化和网络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核心技术、治疗设置、治疗平台、评估指标、治疗效果和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和介绍,为失眠症的治疗 提供参考。

    • NLRP3炎性小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7 CSTR:

      摘要 (3327) HTML (0) PDF 291.69 K (3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炎性反应被认为在SAH及其并发 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NLRP3 炎性小体在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现针对NLRP3 炎性小体在SAH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SAH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 相关线索。

    • 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8 CSTR:

      摘要 (3183) HTML (0) PDF 327.69 K (3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其病因和病理 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随着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假说的提出,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了一些新的 发现,现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 抑郁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19 CSTR:

      摘要 (3374) HTML (0) PDF 331.04 K (4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的特点,作为照料抑郁症患者的家属 易产生照料者负担,继而影响照料者本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对患者的持续治疗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照料者负担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照料者本人因素、患者临床因素及经济水平3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认知行为治疗及以网络为介质的心理干预为当前国内用以降低照料者负担的主要干预措施。

    • 难治性癫痫的抗癫痫药物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20 CSTR:

      摘要 (3087) HTML (0) PDF 370.11 K (5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上约30% 的癫痫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并不能完全控制癫痫的发作进展,其治 疗难度较大,且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海马硬化等脑部病变。难治性癫痫的耐药 机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了解其耐药机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就目前国内 外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的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汇总,为后期研究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提供参考依据。

    •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21 CSTR:

      摘要 (2919) HTML (0) PDF 625.48 K (3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与许多疾病相关,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精神分 裂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通过综述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机制、 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趋化蛋白受体2信号 传导参与酒依赖致脑损害的机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22 CSTR:

      摘要 (2753) HTML (0) PDF 352.21 K (3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酒依赖对大脑造成严重损害,与大脑萎缩、记忆力和注意力缺陷、交流障碍和身体残疾有 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调节单核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募集和活化的关键趋化因子之一,与 其受体C-C 趋化蛋白受体2(CCR2)参与各种神经炎性疾病。最近的证据表明,酒精增加了中枢神经系 统中MCP-1/CCR2 的活性,阻断MCP-1/CCR2 可抑制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炎症进而减轻酒精诱导的神 经毒性。现对MCP-1/CCR2 信号在酒精诱导的神经炎症和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银杏萜类内酯治疗认知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23 CSTR:

      摘要 (2897) HTML (0) PDF 314.94 K (4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认知障碍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的智能障碍表现,其认知功能损伤包括学习、记忆、视空 间等多方面能力异常,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 认知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等。因此,针对多靶点的治疗是改善认知障碍 药物疗效的关键,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银杏萜类内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特点,现以银杏 萜类内酯主要成分,即银杏内酯A、B、C 及白果内酯为切入点,从其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抗凋亡等 方面,对其治疗认知障碍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 >论坛
    •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从风险因素到早期诊断

      2019, 19(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19.06.001 CSTR:

      摘要 (13304) HTML (0) PDF 502.68 K (10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关于AD 治疗 的新药研发也屡屡失败,因此,重视预防对AD 意义深远。近些年随着AD 诊断生物标记物的迅速发展, AD 的早期诊断变得越来越准确。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D 和其他慢性病一样,有许多可防可控 的风险因素,对这些风险因素的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或预防AD 的发生。本文主要论述了AD的风险因 素及其致病机制,从基于识别和降低风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到基于早期发现AD 病理生理特征,在临床 前阶段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二级预防,以提高对AD 预防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科学防控。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