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1 CSTR:
摘要:自杀是一项全球性的严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自杀未遂急诊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存在 诸多障碍因素。现从医院、社会两方面分析现存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提升精神卫生服 务可及性提供参考与借鉴,预防和减少患者再自杀。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2 CSTR:
摘要:目的 初步调查精神障碍非自愿住院患者在入院过程以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感知,并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 年3— 8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 的6 个封闭病房内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要求入住的254 例精神障碍非自愿住院患者,在入院 后的第3 周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MacArthur 入院体验主观胁迫分量表 (MPCS)、胁迫体验问卷(CES) 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本次入院前是否征求过本人意见将所有患者分为征求 意见组(115 例)与未征求意见组(139 例)。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Mann-Whitney 检验或Kruskal-Wallis 检验、χ2 检验, 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 采用相关分析了解MPCS、CES 与BPRS 症状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探索胁迫体验得分的影响因 素。结果 (1)相对精神科的封闭环境,患者的胁迫体验更多源于自我选择和决定权的受限。(2)入院 时未征求意见组患者较征求意见组患者在MPCS 总分[4.00(2.00,5.00)分比1.00(0,2.00)分,Z=8.592, P< 0.01]、CES 量表总分[52.00(39.00,81.00)分比44.00(34.00,56.00)分,Z=3.236,P< 0.01]及维度分 [权利限制13.00(9.00,27.00)分比9.00(9.00,15.00)分,Z=3.746,P< 0.01;被动14.00(10.00,24.00)分比 12.00(9.00,18.00)分,Z=2.861,P< 0.01;负性环境9.00(6.00,13.00)分比8.00(6.00,10.00)分,Z=2.000, P< 0.05;负性反应4.00(2.00,6.00)分比3.00(2.00,5.00)分,Z=2.706,P< 0.01)]上得分更高。(3)入院 前未征求意见、公安机关送诊、教育程度高是MPCS总分的影响因素(F=25.076,P<0.01),经历约束措施、 BPRS 思维障碍严重和入院时胁迫体验高是CES 总分的影响因素(F=5.135,P< 0.01)。结论 精神障碍 患者在入院和住院过程中存在一定胁迫体验,这种主观负性体验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多加关注, 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对胁迫的感知。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3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 2018 年 7—12 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6 例首 发及88 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包括沟通、角色、问 题解决、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Ⅱ -CV,包括亲密 度和适应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包括心理社会、动机和精力、症状和不良反应) 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组家庭功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 探讨其差异。结果 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沟通和亲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 别为2.45、-2.14,均P < 0.05)。复发患者的SQLS 总分与FAD 和FACES 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均 P< 0.05),而在首发患者中,只有沟通(r=0.32, P< 0.05)和一般功能(r=0.32, P< 0.05)与动机和精力相 关。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沟通(β=0.32,P=0.03)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一般功能(β=0.29, P=0.02)和家庭角色(β=0.24,P=0.04)是复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沟通不良的首发精 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而对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角色和家庭一般功能较差者其生活质 量较低。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4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童年虐待在情绪反应和自杀风险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针对心 境障碍患者的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和北 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心境障碍患者323 例[平均年龄(30.01±11.85)岁],采用情绪反应性量表(ERS,包 括情绪敏感性、情绪强度和情绪持续性3 个分量表)、童年不良经历国际版问卷(ACE-IQ)中的虐待和忽 视维度、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进行调查。对心境障碍患者情绪反应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采 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再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变量筛选采用进入和后退的逐步回归 法。采用中介变量为类别变量的中介模型对童年虐待在情绪反应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 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对童年虐待在情绪反应和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结果 伴 与不伴童年虐待的心境障碍患者在情绪敏感性、情绪强度、情绪持续性得分和SBQ-R 得分上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9,16)分比5(4,6)分、10(7,12)分比4(3,5)、5(2,8)分比3(1,4)、(11.33±3.91)分 比(4.18±1.43)分,均P < 0.01];SBQ-R得分与情绪敏感性、情绪强度和情绪持续性得分均呈正相关 (r=0.714~0.917,均P< 0.01);回归分析显示,情绪敏感性、情绪强度和情绪持续性与自杀风险密切相关 (β=0.107~0.650,均P < 0.01),童年虐待调节了情绪敏感性(β=0.097,P < 0.001)、情绪持续性(β=0.068, P< 0.05)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结论 心境障碍患者情绪反应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童年虐待 在心境障碍患者情绪敏感性、情绪持续性与自杀风险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5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3 所公立综合类大学大一新生自杀观念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 法 对南京市3 所公立综合类大学8 811 名大一新生发放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父母离异、精 神病既往史、自杀既往史等)、艾森克人格量表神经质维度(EPQ-N)、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 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部分、贝克抑郁量表(BDI),通过Logistics 回归模型分析自 杀观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8 811 名大一新生中,收回有效问卷8 770 份,有效回收率99.5%。其中无自 杀观念7 754人(88.4%),有自杀观念1 016人(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OR=0.913, 95%CI:0.876~0.952)、女性(OR=1.296,95%CI 1.093~1.535)、父母离异(OR=1.366,95%CI:1.034~1.804)、 精神病既往史(OR=1.957,95%CI:1.445~2.652)、自杀既往史(OR=4.827,95%CI:3.195~7.293)、抑郁 (OR=3.982 ,95%CI:3.384~4.685)、神经质评分高(OR=1.172,95%CI:1.142~1.202)、SSRS 主观社会支持 及社会支持利用程度低(OR=0.936,95%CI:0.916~0.955)、负性生活事件多(ALSEC 评分高,OR=1.020, 95%CI:1.013~1.027)是自杀观念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大一新生自杀观念发生率较高, 其影响因素较多样且复杂,应从个体人口学特征、家庭、心理特质、社会等多角度预防、干预大一学生自 杀观念。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6 CSTR:
摘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青少年NSSI 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证据。现就青少年 NSSI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提 供依据。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7 CSTR: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后期效应。 方法 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 研究,GCBT组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内容主要包括睡眠卫生宣教、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睡眠限 制和刺激控制;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健康生活教育、常规护理、等待治疗等。提取睡眠日记中 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以及睡眠严重程度指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问卷,并采用RevMan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计814 例患者, 其中 GCBT 组441 例,对照组37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GCBT 组入睡潜伏期(WMD=-15.06,95%CI: -19.06~-11.05,P< 0.05)、入睡后觉醒时间(WMD=-34.95,95%CI:-49.96~-19.93,P < 0.05)、失眠 严重程度指数(WMD=-6.13,95%CI:-8.04~-4.22,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WMD=-2.49, 95%CI:-4.11~-0.87,P< 0.05)均低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WMD=10.46, 95%CI:6.89~14.03, P< 0.05),两组总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随访时,GCBT组入睡后觉醒时间 (WMD=-32.51,95%CI:-58.61~ -6.41,P < 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WMD=-6.01,95%CI:-8.40~ -3.62,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WMD=-4.33,95%CI:-7.06~-1.59,P< 0.05)均低于对照 组(均P< 0.05),总睡眠时间(WMD=0.32,95%CI:0.10~0.54,P< 0.05)、睡眠效率(WMD=10.51, 95%CI: 5.99~15.02,P< 0.05)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入睡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长 期随访时,GCBT 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WMD=5.30,95%CI:1.61~8.98,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数评分低于对照组(WMD=-2.80,95%CI:-3.82~-1.78,P< 0.05),两组的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 及总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GCBT对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在 后期随访中仍持续有效,但其疗效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8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 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査、 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5 例 抗CASPR2 抗体相关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临床表现为边缘系统症状 5 例(癫痫发作3 例,精神行为异常1 例,认知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1 例),边缘系统症状合并莫旺综合征 1 例,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2 例;MRI 示海马信号明显异常者2 例;1 例发现恶 性肿瘤;失眠5 例。均采用免疫治疗,随访3~14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 个月,4 例症状明显改善,合并肿 瘤的患者效果欠佳。结论 抗CASPR2 抗体相关脑炎主要表现为边缘系统症状、外周神经兴奋性增高、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失眠等,当出现上述表现,需考虑该疾病。通过抗体检测等早期确诊,免疫治疗及 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较好,合并肿瘤效果欠佳,部分患者可复发,并可能出现新的抗体。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09 CSTR:
摘要:脑缺血损伤涉及多种病理过程,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参与其中,并且蛋白质乙酰化会激活 自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调控蛋白质乙酰化水平的酶家族,其中HDAC2/6 是最具代表 性的亚型。现主要介绍HDAC2/6 和自噬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规模观察性研究中收集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的稳步增加使得人 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群体社交眼神接触的特异性,探索了具体的视觉加工认知 过程。此外,这些大规模数据支持了ASD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和个性化治疗设施的开发和更广泛的应用, 这对于改善ASD 预期临床进展和预后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为开发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方向。 现对眼动跟踪技术在ASD 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11 CSTR: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影响全世界大约5%的儿童。现有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的有效性、依从性、耐受性和可获得性低是ADHD 治疗面临的问题。基于儿童患者的年龄特征,游戏治 疗更容易被患儿所接受,作为传统治疗的替代方法,有希望改善ADHD 相关的症状以及弥补传统治疗 的不足。2020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电子游戏EndeavorRx(AKL-T01)成为处方 药,用于治疗8~12 岁的ADHD 患儿,正式将电子游戏纳入临床治疗。现主要就电子游戏治疗在儿童 ADHD中的应用做进一步详述。
2020, 20(9).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9.012 CSTR: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高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 的经济负担。AD 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由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由β 淀粉样蛋白 异常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au 蛋白的错误折叠及聚集与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在AD 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通过对内质网应激在AD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tau 蛋白在AD 发病过程 中的病理机制的梳理,探讨内质网应激与tau 蛋白之间可能的关系,以期为AD 发病机制及新靶点药物 的研发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梅尼埃病与前庭性偏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娟 王剑锋 张秀丽 赵月萍
摘要: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病,临床表现相似,缺乏鉴别诊断的有力 手段。研究表明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在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 现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方面对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