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1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栏
    • CCI 和 SNI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 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1 CSTR:

      摘要 (2254) HTML (0) PDF 403.08 K (7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合并症,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神经病理性 疼痛动物模型中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模型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的行为和功能改变 与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更为相似,且可以诱发疼痛晚期神经精神障碍(焦虑样、抑郁样及认知障碍 等),常被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认知功能的研究中。文章介绍两种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 痛改变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神经病理性改变认知功能的病理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帮助。

    • >论著
    • 首发抑郁症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 脑区低频振幅的变化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2 CSTR:

      摘要 (1910) HTML (0) PDF 362.17 K (2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通过分析低频振幅(ALFF)指标考察首发抑郁 症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的脑功能活动变化,初步探讨 rTMS 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潜在 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就诊的 35 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治疗组,通过广告招募纳入与治疗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 37 名健 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静息态 fMRI 扫描。治疗组在完成 15 d 的 rTMS 治疗后再次行 fMRI 扫描,同 时对两组进行临床量表评估。通过 DPABI 软件对 fMRI 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两组被试全脑的 ALFF 值并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 rTMS 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2.00(20.25,24.00)分比 10.00 (8.00,11.75)分,U=40.50]、广泛性焦虑量表[8.50(6.00,11.00)分比 6.00(4.25,7.00)分,U=234.00]和患 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14.50(12.00,19.00)分比 9.00(6.00,11.75)分,U=138.50]得分均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治疗前相比,抑郁症患者在 rTMS 治疗后右侧额上回[-1.02(-1.08, -0.67)比 -0.68(-0.99,-0.29),U=217.00,P=0.007]和右侧颞下回[-0.50(-0.67,-0.33)比 -0.29(-0.41, -0.08),U=173.00,P< 0.01]的 ALFF 升高,右侧缘上回[0.89(0.46,1.13)比 0.36(0.06,0.81),U=228.00, P=0.012]和左侧后扣带回[1.09(0.81,1.39)比 0.69(0.05,1.00),U=198.00,P=0.002]的 ALFF 降低。事 后比较结果显示,经过 rTMS 治疗后,抑郁症这些脑区的 ALFF 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在 rTMS 治疗后,这些功能异常的脑区趋于正常或逆转。结论 rTMS 治疗可以增强额上 回和颞下回的神经活动水平,而降低缘上回和后扣带回等脑区的神经活动强度,对抑郁症患者的脑功 能活动具有动态调节作用。

    • CLTCL1 基因 rs1061325 位点多态性与中国 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3 CSTR:

      摘要 (1804) HTML (0) PDF 360.49 K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网格蛋白重链 1(CLTCL1)基因 rs1061325 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 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07— 2008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 662 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的 414 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TaqMan 探针基因分型技 术对两组的 CLTCL1 基因 rs1061325 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病例组进行精 神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并分析 PANSS 评分与不同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 rs1061325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5、0.28,P=0.62、0.87);在共显性、显性、隐 性、超显性、加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rs1061325 基因型多态性对精 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24.15±6.71)岁]、病程[(31.23±9.49)年]和 BMI[(26.46±5.28)kg/m2 ]也均 无明显影响(F=1.15、0.33、0.75,P=0.32、0.72、0.48),rs1061325 基因型多态性与 PANSS 阳性症状分、阴 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 PANSS 总分无相关性(F=1.26、0.37、0.34、0.49,P=0.29、0.69、0.72、0.62)。 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LTCL1 基因 rs1061325 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 >学术交流
    • 心智化水平在青少年家长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的 中介作用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4 CSTR:

      摘要 (1758) HTML (0) PDF 616.33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家长共情能力、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心智化水平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 2020 年 6 月采用共情能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反思功能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学的 600 名家 长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588 份,采用 SPSS 20.0 Process V3.4 插件中的模型 4 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家长的共情总分[男(91.04±10.58)分比女(94.53±9.95)分]、心理弹性总分 [男(91.61±15.43)分比女(87.87±13.45)分]和过度心智化[男 1.00(0.33,1.67)分比女 0.67(0.33,1.33)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2,P< 0.01;t=2.523,P< 0.05;Z=1.962,P=0.05);城镇和农村居住 的家长在心智化缺陷[城镇 0.33(0,0.50)分比农村 0.33(0.17,0.67)分]和过度心智化[城镇 0.83(0.33, 1.50)分比农村 0.67(0.17,1.17)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5,P< 0.05;Z=3.156,P< 0.05)。教 育水平越高,心理弹性总分[高中及以下(83.58±14.99)分比专 / 本科(88.99±14.23)分比硕士及以上 (92.34±10.84)分]、过度心智化[高中及以下 0.50(0.08,1.25)分比专 / 本科 0.67(0.08±1.20)分比硕士及 以上 1.00(0.50,1.67)分]得分越高,心智化缺陷[高中及以下 0.18(0.17,0.83)分比专 / 本科 0.33(0.17, 0.83)分比硕士及以上 0.17(0,0.50)分]得分越低(F=11.592,P< 0.01;Z=21.355,P< 0.01;Z=7.645, P< 0.05)。在心理弹性方面,力量性、乐观性与换位思考存在正相关(β=0.30,P<0.01;β=0.16,P<0.05), 个人痛苦与力量性存在负相关(β=-0.24,P<0.01)。在心智化方面,心智化缺陷与共情总分存在正相关 (β=-0.28,P<0.01)。过度心智化与换位思考、共情关怀存在正相关(β=0.25,P<0.01;β=0.15,P<0.01)。 心理弹性总分与心智化缺陷存在负相关(β=-0.14,P=0.001),与过度心智化存在正相关(β=0.32,P< 0.001)。 此外,心理弹性总分与换位思考、共情关怀存在正相关(β=0.37,P< 0.001;β=0.14,P=0.001),与个人痛 苦存在负相关(β=-0.41,P< 0.001)。心智化水平在青少年家长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 用。结论 青少年家长的心智化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在调节心理弹性与共情能力方面起一定作用。

    • 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 关联分析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5 CSTR:

      摘要 (1810) HTML (0) PDF 404.71 K (1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与冲动性、社会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 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调查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的 913 例住院精神分裂 症患者,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通过自杀风险评估量表中“自 杀未遂史”确定患者是否有过自杀未遂,通过冲动行为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是否有冲动性,采用单因素 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患者的自杀未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终生自 杀未遂检出率为1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冲动性(OR=2.226,P=0.001)、多次住院(0R=1.103, P=0.012)、吸烟(OR=1.603,P=0.039)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冲动性(0R=2.197,P< 0.001)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具有相关性,社会人口 学因素中女性(OR=2.459,P=0.001)、吸烟(OR=2.630,P=0.001)、多次住院(OR=1.091,P=0.030)与自杀未 遂有关(P< 0.05)。结论 冲动性、女性、多次住院、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 残留症状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 功能的影响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6 CSTR:

      摘要 (1820) HTML (0) PDF 375.01 K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残留症状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 面研究,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 81 例纳入符合 ICD-10 诊 断的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其进行人口统计学调查,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轻躁狂 量表(HCL-3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残留情绪症状,采用霍普金斯词汇 学习测验 - 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 - 修订版(BVMT-R)、连线测试 A(TMT-A)部分实验、 数字广度测试评估残留的认知症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心理社会功能。根据功能大体 评定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 GAF=9 组(27 例)和 GAF < 9 组(54 例)。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 析。结果 GAF<9组的女性[40.7%(22/54)]明显多于GAF=9组[33.3%(9/27)],受教育年限[12.00(9.00, 13.00)年]明显少于 GAF < 9 组[16.00(12.00,16.00)年],无职业者[40.7%(22/54)]明显多于 GAF=9 组 [18.5%(5/27)],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10.48±5.40)mg]明显高于 GAF=9 组[(7.99±5.65)mg],HAMD 评分[6.00(3.75,10.00)分]明显高于 GAF=9 组[3.00(0,6.00)分],BVMT-RT1 评分[4.00(1.00,8.00)分] 明显低于 GAF=9 组[6.00(3.00,10.00)分],BVMT-RDR 评分[7.50(3.00,11.25)分]明显低于 GAF=9 组 [11.00(8.00,12.00)分],DST 评分[14.00(12.00,16.00)分]低于 GAF=9 组[15.00(13.00,18.00)分]。两 组患者的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职业、吸烟、饮酒、既往史、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 物的使用、HAMD 评分、DST 评分、BVMT-RT1 评分、BVMT-RDR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缓解期的整体功能与受教育年限(r=-0.34,95%CI:-0.53~-0.12,P< 0.01)、 HAMD 评 分(r=0.37,95%CI:0.16~0.56,P < 0.01)、BVMT-RT1 评 分(r=-0.23,95%CI:-0.41~ -0.02,P=0.04)、BVMT-RDR 评分(r=-0.24,95%CI:-0.45~-0.02,P=0.03)、数字广度测验总分(r=-0.23,95%CI: -0.42~-0.01,P=0.04)、抗精神病药物(r=0.23,95%CI:0.02~0.44,P=0.04)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缓 解期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残留抑郁症状(χ2 =5.33,OR=1.58,95%CI:1.07~2.33,P=0.02)、使用抗精神药 物(χ2 =4.77,OR=1.37,95%CI:1.03~1.82,P=0.03)是其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长 是其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的保护因素(χ2 =5.31,OR=0.34,95%CI:0.14~0.85,P=0.02)。结论 缓解 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危险因素包括残留抑郁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保护因素 包括受教育年限长。

    • 微创抽吸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老年恶性大脑中动脉 梗死患者的对照研究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7 CSTR:

      摘要 (1801) HTML (0) PDF 373.04 K (1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抽吸坏死脑组织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 60~80 岁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 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 46 例年龄 60~80 岁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将其中采用微创抽吸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的 21 例设为抽吸组,将 采用保守治疗的 25 例设为保守组。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保守组和抽吸 组 1 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 68.0%(17/25)、9.5%(2/21),1 周内早期脑疝发生率分别为 68.0%(17/25)、14.3% (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颅内血肿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 0.05)。保守组和抽吸组 6 个月的死亡率分别为 76.0%(19/25)、14.3%(3/21),6 个月改良 Rankin 量 表(mRS) 0~4 分的所占比例分别为 12.0%(3/25)、61.9%(1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保守 组和抽吸组 6 个月的 mRS 0~3 分的比率分别为 4.0%(1/25),23.8%(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微创抽吸坏死脑组织联合侧脑室引流可以降低老年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 后,且具有安全性。

    • 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疗效的Meta分析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8 CSTR:

      摘要 (1709) HTML (0) PDF 631.45 K (2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方法 检索 PubMed、PsycINFO、Embas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 2020 年 4 月,纳入心 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27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 5 503 例阈下抑郁患者符合纳入 标准。Meta 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8, 95%CI:(-0.48~-0.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面谈心理治疗与网络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1,95%CI:(-0.52~-0.30);SMD=-0.40,95%CI:(-0.67~-0.13)]。 分级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CI:(-0.27~0.04)], 认知行为治疗与行为激活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1,95%CI: (-0.54~-0.28);SMD=-0.44,95%CI:(-0.76~-0.12)]。结论 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有疗效,但结果需要 更多的非认知行为治疗与大样本试验加以验证。

    • >综述
    •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研究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09 CSTR:

      摘要 (1605) HTML (0) PDF 346.48 K (3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可能与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肠道微生态及精神心 理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对 IBD 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现就近年 来 IBD 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提示临床医师需重视识别 IBD 患者的精神心理 状态,心身同治将是未来 IBD 治疗的趋势。

    • 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10 CSTR:

      摘要 (1605) HTML (0) PDF 345.46 K (3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后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新近研究表明, 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变化显著影响 POCD 的发生发展。现探讨围手术期脑氧供在 POCD 中作用的研究进 展,以期为预防和治疗 POCD 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 广泛性焦虑障碍相关认知缺陷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11 CSTR:

      摘要 (1825) HTML (0) PDF 440.82 K (5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泛性焦虑障碍不仅存在情绪调节异常,还存在认知功能的改变。在临床中,多种治疗 方案包括心理、物理及药物等主要用于调节焦虑情绪,而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常被忽略。现就其相 关认知功能缺陷、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并有效干预广泛性焦虑障碍相关认 知缺陷提供参考。

    •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MRI研究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12 CSTR:

      摘要 (1937) HTML (0) PDF 343.05 K (2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攻击行为是重性精神疾病的特征之一。精神分裂症发 生攻击 / 暴力行为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社会危害性大。理解、掌握精神分裂症攻击 / 暴力行为的神经 生物学机制对其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MRI研究虽有一定的 进展但成果较为有限,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暴力行为的MRI研究进行综述。

    • 人际社会节奏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 应用进展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13 CSTR:

      摘要 (1985) HTML (0) PDF 383.30 K (3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际社会节奏治疗作为心理治疗方案新的组成部分,在国外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双相情 感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显著成效,而国内还很缺乏将人际社会节奏治疗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 研究。现从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及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应用效果等方 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借鉴。

    • >病例报告
    • 垂体腺瘤术后继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报告

      2021, 21(1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11.014 CSTR:

      摘要 (2086) HTML (0) PDF 651.80 K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