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1
摘要:目的 探讨眼动分析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 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在2020 年3 月之前公开发表的使用眼动追踪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筛查 的诊断性试验研究,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NOS 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研究特征 和眼动指标相关数据(眼跳反应时间和眼跳错误率),使用RevMan5.3Meta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6 篇诊断性试验研究,共计514 例,按Petersen 标准,其中219 例被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 障碍。其中6 篇文献研究了反向眼跳间隙范式的反应时间(AST gap Rt),合并的效应值均差和95%CI为 23.37、(4.51~42.22);4 篇文献研究了反向眼跳间隙范式的错误率,合并的效应值均差和95%CI为15.50、 (14.99~16.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 篇文献研究了朝 向眼跳间隙范式的反应时间(PST gap Rt),合并的效应值均差和95%CI 为13.68、(-8.88~36.25),两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 反向眼跳反应时间和反向眼跳错误率等眼动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轻 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健康者,而朝向眼跳反应时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筛查意义不大。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2
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缺陷型精神分裂症(DS)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和神经认知功能及两者的相关分析。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 入组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DS、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NDS)和健康对照(HC)各48 例,使用ELISA 法检 测三组的SOD、CAT及TAOC水平,采用数字划消、范畴流利、空间广度(SST)、连线测验(TMT)、Stroop测验、 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分析血清SOD、CAT、TAOC 水平与神经认知功能 的相关性。结果 DS 组、NDS 组及HC 组间血清SOD[(10.47±2.40)、(11.65±2.37)、(13.43±1.62)U/ml]、 TAOC[(0.95±0.14)、(1.05±0.13)、(1.17±0.11)mmol/L]、CAT[(14.14±4.37)、(20.19±6.89)、(23.55±7.28)U/ml]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75、35.648、19.860,均P< 0.001),DS 组与NDS 组的SOD、TAOC、CAT 水平 均低于HC 组,DS 组最低。DS 组、NDS 组及HC 组间数字划消(所需时间)、范畴(动作、总分)、空间(顺行、 总分)、TMT-A、TMT-B、Stoop(单词、颜色、色词)、PASAT(正确、尝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DS 组、NDS 组均低于HC 组,DS 组更甚。DS 组与NDS 组间的数字划消(漏划个数)、范畴(动物)及空间广度 (逆行)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01),但两患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S 组的数字划消(错误个 数)与DS 组、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6,P=0.109),DS 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或0.01)。DS 组CAT水平、SOD水平分别与数字划消(错误个数)呈负相关(r=-0.334,P=0.020;r= -0.377,P=0.008)。NDS 组SOD 水平与范畴(动作)呈正相关(r=0.299,P=0.039);NDS 组TAOC 水平与 Stoop(色词)呈正相关(r=0.310,P=0.032)。结论 DS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失衡及神经认知功能受损。 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和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因素。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3
摘要: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FC)中鞘磷脂(SM) 和神经酰胺(Cer)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1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 型组(CUS 组)和帕罗西汀组(Par组),每组7 只。CUS 组和Par组均接受CUS 造模,并且在造模后每天腹 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或帕罗西汀(10 mg/kg),连续7 d;Sham组在同一时间段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 水。随后处死大鼠,取PFC 进行质谱分析,比较各处理组SM 和Cer 以及其组成小分子相对丰度的差异。 结果 CUS组的SM相对丰度倍数为(0.73±0.16),显著低于Sham组的(1.02±0.08)和Par组的(0.89±0.05) (均P < 0.05);CUS 组的Cer 相对丰度倍数为(1.35±0.18),显著高于Sham 组的(1.05±0.10)和Par 组的 (1.14±0.11)(均P< 0.05);Sham组和Par 组的SM 和Cer 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与Sham组相比,CUS 组的5 个SM 和2 个Cer 小分子相对丰度降低,1 个SM 和5 个Cer 小分子相对丰度升 高(均P< 0.05);与Par 组相比,CUS 组的2 个SM 小分子相对丰度降低,8 个Cer 小分子相对丰度升高(均 P< 0.05);Sham 组的1 个SM 和2 个Cer 小分子相对丰度降低,1 个SM 和6 个Cer 小分子相对丰度升高(均 P < 0.05)。结论 CUS 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的SM 水平降低而Cer 水平升高,帕罗西汀干预可以改善这 一现象。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4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与童年期虐待及血浆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 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150 例,使用儿童受虐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症状自评量 表(SCL-90)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度;根据SCL-90 评分将患者分为 研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56 例)和对照组(不伴精神病性症状,94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 素水平。结果 (1)研究组的年龄[(35.4±14.1)岁比(41.8±12.4)岁;t=2.76,P=0.005]、首次发病年龄[25 (20,36)岁比31(23,41)岁;Z=2.531,P=0.011]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父母之间各关系构成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10);研究组父母之间关系“感情差”的比例最高[44.6%(25/56)], 而对照组“感情一般”的比例最高[51.1%(48/94)]。(2)两组的童年虐待总发生率[分别为48.2%(27/56) 和29.8%(28/94)]及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33.9%(19/56)和19.1%(18/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两组中均以情感忽视最常见,其次为躯体忽视,而均以性虐待最少见。(3)研究组的血浆 瘦素水平[(4.685±2.462) μg/L]低于对照组[(6.860±3.972)μg/L;P < 0.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和 低血浆瘦素水平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5
摘要:抗抑郁剂联合治疗(combined therapy)策略即同时使用两种抗抑郁剂,是临床上经常使用 的治疗选择,尤其是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的安全性显著提高。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 不同抗抑郁剂联合使用已被广泛用于对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同时,为缩短起效时间,提高治愈率,也 尝试将联合治疗应用于抑郁症的初始或早期治疗阶段。联合治疗策略在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也存在不 良反应增加等方面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在不同时期应用抗抑郁剂联合治疗策略的益处和风 险。现就抗抑郁剂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的联合用药治疗提供参考。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6
摘要:抑郁症作为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流行病学调 查显示抑郁症常与慢性疼痛伴随,而慢性疼痛也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从基因多 态性方面发掘抑郁症及慢性疼痛发生、发展相关的机制,为伴慢性疼痛的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 效证据。现旨对近年来有关抑郁症伴慢性疼痛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7
摘要:近年来,抑郁症的炎症假说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因子的改变在抑 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当前抗抑郁药的效果存在局限性,而辅助抗炎治疗已在实 验室及临床研究中初步展现了抗抑郁效果,甚至包括难治性抑郁,这给当前抑郁症的基础和药物研究 带来了新的希望。现主要总结近期对于抑郁症和炎性因子以及辅助抗炎治疗的相关研究。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8
摘要: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术后认知功能 障碍(POCD)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362 例接受CABG 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 后28 d 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分为POCD 组(n=98)和非POCD 组(n=264)。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既 往史、实验室检查和围手术期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RDW对CABG 术后28 d POCD 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RDW与POCD 之间的关系。结果 接 受CABG 的患者术后28 d POCD 发生率为27.1%(98/362)。POCD 患者的RDW 显著高于非POCD 患者 [(17.46±0.25)% 比(13.28±0.43)%,t=11.814,P< 0.001]。RDW预测POCD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7,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7% 和64.8%。术前RDW较高(OR=2.526,95%CI:1.336~4.776,P < 0.001)、 存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R=1.461,95%CI:1.064~2.007,P=0.037)、脑血管疾病史(OR=2.874,95%CI: 1.683~4.908,P< 0.001)、高空腹血糖水平(OR=1.196,95%CI:1.078~1.327,P=0.041)、高超敏C 反应 蛋白水平(OR=1.267,95%CI:1.029~1.560,P=0.024)和手术时间长(OR=2.123,95%CI:1.671~2.696, P=0.001)是发生POCD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接受CABG 的冠心病患者术前RDW升高是术后28 d 发 生POCD 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预测因子。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0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评分模型。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 年1—5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212 例(均为发病后24 h 内入院),其中SAP 36 例,非SAP 176 例,SAP 发生率17.0%。通过医院病案 系统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各项独立危险因素,根 据其各自的回归系数分别给予赋值,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预测其SAP发生的评分模型(新 SAP评分模型)。使用建立的新SAP评分模型对入组的所有病例进行评分,并将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并发SAP的患者作为终点,利用SPSS 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评分模型的 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年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计 划(OCSP)分型、卒中前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Glasgow 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吞咽困难以及白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 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NIHSS 评分≥ 16 分(OR=18.380,95%CI:1.066~317.057)、心力衰 竭(OR=24.371,95%CI:2.358~251.878)、吞咽困难(OR=54.383,95%CI:6.503~454.760)及NLR > 6.82 (OR=310.779,95%CI:37.176~2 598.024)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3)构建的新SAP评分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项目,即NIHSS评分(≥16分=1分;<16分=0分)、心力衰竭(是= 1分;否=0 分)、吞咽困难(是=1.5 分;否=0分)和NLR(> 6.82=2 分;≤ 6.82=0 分)。ROC 曲线下面积(AUC) 为0.966(95%CI:0.921~1.000,P< 0.05),该ROC 曲线所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25 分,对应的敏感度 为 91.7%,特异度为99.6%。结论 NIHSS 评分≥ 16 分、心力衰竭、吞咽困难及NLR > 6.82 是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 之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新SAP评分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发病24 h 之内)的SAP发生有较高准确性。当评分≥1.25 分时,需警惕SAP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10
摘要: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核心症状稳定、持 久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病程中。研究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有助于疾病机制的探索,加深对疾病 发展进程的理解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现就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机制展开综述。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11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以注意力不集中 和过度活动为主要表现。国内外研究发现,从营养学方面进行干预能够改善ADHD 症状,营养学治疗 作为新的治疗方式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现对国内外现有的营养学干预方式 进行综述。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12
摘要:强制干预主要包括非自愿入院、隔离、约束、强制用药等,这是精神病学领域广泛讨论的 一个话题。临床实践证据表明,强制干预在给患者提供及时治疗、保护患者和他人安全的同时,也给患 者带来了胁迫、焦虑、害怕等体验。许多国家在减少强制干预的使用、改善患者的胁迫体验等方面付出 了很大的努力。现对精神病性强制干预的种类、胁迫体验的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后果以及改善措施等 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13
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尚 不明确,其核心症状为社交障碍、重复行为和兴趣受限,其他症状包括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焦虑抑郁 等。1-磷酸鞘氨醇是神经酰胺的降解产物,在脑组织中含量丰富,在脑发育及调节神经元增殖、分化、存 活和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1-磷酸鞘氨醇在ASD儿童血清中明显增高,且与其临床表型 相关。现对近年来1-磷酸鞘氨醇与ASD相关临床表型的关联性进行综述。
2021, 21(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2.014
摘要:轻型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目前,对于其定义和治疗策略尚存在 争议,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从而造成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现对轻型缺血 卒中的定义、治疗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规范、合理、个体化的轻型缺血性 卒中治疗方案。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