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1 CSTR:
摘要:抗抑郁药物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然而患者对抗抑郁药物依从性差是治疗中的 普遍问题。现回顾抗抑郁药物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关注提高依从性的研究新进展。
郭艺萍 吴航 刘瑞 丰雷 韩佳丽 韩金祥 邹博超 谢海永 王刚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2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面部表情特征与攻击风险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 为横断面观察研究,选取2019 年9— 12 月北京15 家社区医院的30 例既往有攻击行为且符合国际疾病分 类ICD-10 诊断标准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患者健康问卷(PHQ- 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患者的攻击风险水平、抑郁和焦虑程度。采用OpenFace 提取面部 动作单元(AU)中的AU4(皱眉)、AU5(上眼睑上抬)、AU7(眼睑收紧)、AU20(嘴角拉伸)、AU23(收紧嘴唇) 共5 个表情指标,计算各AU 强度与时长指标,利用偏相关分析研究AU 指标与MOAS 总分的相关关系。 结果 在AU 时长指标中,AU5(r=0.395,P=0.037)、AU20(r=0.414,P=0.029)、AU23(r=0.407,P=0.032)与 MOAS 总分呈显著正相关;AU 强度指标显示,AU20(r=0.557,P=0.002)、AU23(r=0.466,P=0.013)与MOAS 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基于面部表情特征有助于识别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风险水平。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3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氯化锂对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Akt)/ 糖原合成激 酶-3β(GSK-3β)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4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S 组,n=13)、苯 丙胺敏化组(S-A 组,n=13)和氯化锂预处理苯丙胺敏化组(L-A组,n=14),S-S 组大鼠接受连续5 d的生 理盐水(10 ml/kg)预处理+ 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注射; S-A 组大鼠接受连续5 d 的生理盐水(10 ml/kg) 预处理+苯丙胺(1.5 mg/kg)腹腔注射;L-A组大鼠接受5 d的氯化锂(100 mg/kg)预处理+苯丙胺(1.5 mg/kg) 腹腔注射,之后停药6 d,第12 天时每组随机选取6 只大鼠接受低剂量苯丙胺腹腔注射。采用自发活 动视频分析记录系统记录3 组大鼠每组随机6 只分别在用药第1 天和第12 天时150 min 内的自发活 动。第12 天时在未接受行为学测试的3 组大鼠中每组随机6 只,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其前额叶皮质磷 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GSK-3β(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结果 在用药第1 天时,S-A组 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26 826.50±5 987.96) cm]明显高于S-S 组[(1 861.50±612.49) cm]和L-A 组 [(7 599.00±4 778.1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2天时,苯丙胺激发实验中S-A组大 鼠自发活动总运动距离[(43 823.83±5 831.88) cm]明显高于S-S 组[(14 274.50±4 724.98) cm]和L-A组 [(17 823.50±4 313.6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A 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Akt/Akt 比 值和p-GSK-3β/GSK-3β比值均低于S-S 组(均P < 0.05),而L-A 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Akt/Akt 比值和 p-GSK-3β/GSK-3β比值高于S-A组(均P<0.05)。结论 氯化锂可以抑制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行为敏化,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kt/GSK-3β 通路介导。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4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1 月至2019 年10 月 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的158 例抑郁症患者,在研究结束后(时间均值为1 年)对患 者进行电话访视,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总分将其分为服药依从性好组(MARS 总分≥ 6 分) 和服药依从性差组(MARS 总分< 6 分)。分析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找出 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50 例患者因未完成急性期治疗和电话变更失访,108 例患者进入 结果分析,其中服药依从性好者77 例(71.30%)。服药依从性好组中,男性占比为33.77%(26/77),年龄≤ 25 岁者占比48.05%(37/77),本科学历占比58.44%(45/77),精神疾病家族史占比23.38%(18/77)。两组的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精神疾病家族史、婚姻、医保类型、发病年龄、首次病程、总病程、病程特点等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中的条目7(工作和兴 趣)、条目10(精神性焦虑)、条目14(性症状)≥ 1 分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17 量表中的条目10(精神性焦虑,OR=2.721,95%CI:1.126~6.572) 和条目14(性症状,OR=3.560,95%CI:1.050~12.072 )是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 研究显示,患者焦虑症状和性功能障碍可能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有针 对性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调整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5 CSTR:
摘要:目的 探索图像认知的心理测评技术评分与17 项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在评估 抑郁症严重程度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13 例。使 用HAMD-17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严重程度评估,同时指导患者完成基于图像认知的心理测评。使 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17 量表评估的疾病严重程度之 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图像认知评分对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预 测价值。结果 HAMD-17量表总评分平均(19.31±5.30)分,其中轻度抑郁18例,HAMD-17总分为7~13分, 平均(11.44±1.46)分;中度抑郁40 例,HAMD-17 总分为14~19 分,平均(16.75±1.69)分;重度及以上 抑郁55 例,HAMD-17 总分为≥ 20 分,平均(23.78±3.03)分;不同程度抑郁患者间HAMD-17 评分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F=210.99,P< 0.001)。图像认知评分平均(51.02±23.22)分, 其中48.7%(55/113)为重度 及以上抑郁症患者,其图像认知评分平均为(44.87±21.81)分;轻度、中度抑郁患者图像认知评分平均为 (57.06±22.91)、(59.35±22.82)分;不同抑郁程度患者间图像认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P< 0.01), 重度及以上抑郁图像认知评分明显低于轻度、中度(均P< 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 与HAMD-17 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1,P < 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 17 量表总分呈线性相关(t=-3.03,P=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认知评分能够有 效区分出重度抑郁症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677, P=0.001),当截断值为52 分时,其敏感度为67.2%,特异 度为69.1%。结论 图像认知评分与HAMD-17量表总分在抑郁症严重程度上具有相关性,所反映抑郁症 状严重程度趋势一致,具有一定的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价值。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6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自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 12 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389 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组171 例, 非自杀组218 例。对两组间的一般情况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对青少年儿童 抑郁症伴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组和非自杀组在年龄(t=-2.23,P=0.026)、躯体疾病 (χ2=5.65,P=0.017)、精神病性症状(χ2=4.28,P=0.038)、睡眠障碍(χ2=5.69,P=0.017)、治疗情况(药物治 疗:χ2=40.31,P< 0.001;心理治疗:χ2=5.81,P=0.01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OR=0.59,95%CI:0.45~0.78)、精神病性症状(OR=2.20,95%CI:1.02~4.76)、躯体疾病(OR=0.08, 95%CI:0.04~0.18)与自杀相关。结论 年龄、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疾病是儿童青少年抑郁自杀的相关 影响因素。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7 CSTR:
摘要:目的 调查抑郁障碍住院患者的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 用京津冀大数据平台,对2015—2019 年在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符合条件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相关数据进 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发与晚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抑郁障碍患者 6 043 例,其中早发患者1 820 例(30.12%),晚发患者4 223 例(69.88%)。早发患者使用的抗抑郁药类别 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61.54%,1 120 例)、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21.26%,387 例)和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7.25%,132 例),其中舍曲林 (25.05%,456 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21.98%,400 例)、文拉法辛(13.68%,249 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 为68.08%(1 239 例),其中喹硫平(29.67%,540 例)、阿立哌唑(15.93%,290 例)、奥氮平(10.11%,184 例); 心境稳定剂使用率为33.85%(616 例),其中碳酸锂(18.08%,329 例)、丙戊酸盐(15.44%,281 例)、拉莫三 嗪(0.33%,6 例)。晚发患者使用的抗抑郁药物类别是SSRIs(61.59%,2601 例)、SNRIs(27.97%,1 181 例) 和NaSSA( 19.37%,818例),其中艾司西酞普兰(27.73%,1 171例)、舍曲林(9.91%,841例)、米氮平(19.37%, 818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59.10%(2 496例),其中喹硫平(30.59%,1 292例)、奥氮平(12.48%,527 例)、阿 立哌唑(5.23%,221 例);心境稳定剂使用率8.69%(367 例),其中碳酸锂(3.84%,162 例)、丙戊酸盐(4.62%, 195例)、拉莫三嗪(0.21%,9例)。早发患者未用抗抑郁药物比例高于晚发患者[12.03%(219/1 820)比3.43% (145/4 223); χ2=166.153,P< 0.001],联合抗抑郁药物比例低于晚发患者[11.65%(212/1 820)比20.03% (846/4 223); χ2=61.913,P< 0.001]。两组间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米氮 平、度洛西汀、碳酸锂、丙戊酸盐、阿立哌唑、氨磺必利、氯氮平、奥氮平的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早发抑郁障碍更多使用SSRIs 类药物,更多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结论 真实世 界中早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药物与晚发患者有较大区别,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8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抑郁伴攻击行为患者全基因组DNA 甲基化情况。方法 选 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1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45 例儿童青少年双相障 碍抑郁患者,按照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16 例)与无攻击组(29 例)。纳入5 例有攻击行为的儿童 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患者(攻击组)及5 例无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患者(无攻击组),应 用Illumina 公司的850K 甲基化芯片(Illumina 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 EPIC BeadChip,850K array)对 10 例患者外周血中的DNA 进行甲基化分析,使用Genome Studio 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并筛选出两组间的 差异甲基化位点,使用DAVID 在线数据库对甲基化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选出2 个基因,使 用焦磷酸测序对攻击组患者、无攻击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验证。结果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 样本间存在差异高甲基化位点172 个,包含高甲基化基因87 个;其中差异低甲基化位点148 个,包含低 甲基化基因74 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存在于每条染色体上,主要分布于5'胞嘧啶-磷酸-鸟嘌呤-3'岛 (CpG)的其他区域。有攻击组甲基化β 值峰值在0.63 左右,无攻击组甲基化β 值峰值分别在0.40、0.85 左右。Gene Ontology 分析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轴突导向等生物学功能。Pathway 分析中, 存在于粘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通路。焦磷酸测序验证中,DPYSL2 基因在两组的甲基化率分别是 (27.438±17.874)%、(27.345±18.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ABI3BP 基因在两组的甲基化率 分别是(84.188±25.761)%、(78.586±23.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 样本间存在差异甲基化位点及基因,这些差异甲基化位点及基因为明确儿童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攻击行 为的发生原因提供了基础。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9 CSTR: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临床症状评价体系以及术前、术后囊肿 体积变化,找出可以定量预测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价指标。方法 纳入9 例经 MRI 确诊的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首先通过术前术后磁共振影像资料,计算患者囊肿缩小率; 其次,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对各项临床症状予评分,建立临床症状评分体系;最后找出临床症状与 囊肿客观影像学定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囊肿体积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6.36、5.06,均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患儿囊肿体积与术前 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18,P> 0.05),术后患儿临床症状评分与术后囊肿体积大小无明显相 关性(r=0.520,P> 0.05);术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与囊肿体积缩小率呈正相关(r=0.843,P=0.009),术后临 床症状评分改善与术后囊肿体积呈负相关关系(r=-0.738,P=0.037)。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作为症状性 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术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其中,术后囊肿缩小率及术后囊 肿体积可以作为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合并韦尔加腔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定量预测指标。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10 CSTR:
摘要:心境障碍以心境或情感改变为基础,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情感高涨,大多数症状多继发 于心境改变。此类疾病发作时常常与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易复发,且疾病经济负担重。心境障碍的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接受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完全缓解,而部分患者单药治疗的疗效不佳, 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辅助药物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心 境障碍已十余年,具有易操作、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被证明单一或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 心境障碍患者的症状,但其尚无推荐的最佳刺激参数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就经颅直流电 刺激治疗心境障碍(以抑郁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为主)相关的作用机制、刺激参数、应用疗效、局限性及 展望进行综述,为将来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11 CSTR:
摘要:睡眠障碍和精神障碍共病很常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睡眠障碍在精神障碍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探索睡眠障碍在精神障碍病因学中的作用,首先需要实现睡眠障碍的准确评估。 睡眠障碍评估多来于自我报告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因其主观性或无法进行长程监测, 限制了在精神障碍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可穿戴设备补充睡眠障碍评估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根据不同信号类别对监测睡眠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综述,结合其在精神障碍研究领域的应用,旨在为 将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线索。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12 CSTR:
摘要:认知障碍(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认知障碍较为常见的症状,贯穿疾病始终, 并随疾病进程而改变。BPSD发生率高,症状复杂多变,目前对其认知不足,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因此, 现结合国内外有关BPSD 诊治进展和我国的现状总结BPSD 的识别、评估的关键点以及BPSD 的干预策 略。正确识别和有效干预BPSD 可延缓认知障碍进展,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临 床中应予以关注。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13 CSTR:
摘要:神经元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啮齿 类动物离体海马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印迹法等是目前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血清及脑脊液 样本在不同亚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不同。神经元自身抗体滴度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但与预后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关于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亚型相关抗体的致病作用得到进一步 的阐明。现简要概括经典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性脑炎的同时,着重阐述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阐明不同 抗体检测方法的利弊及样本的敏感性,分析抗体滴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并介绍部分常见类型自身免疫 性脑炎相关抗体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对临床诊治以及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2021, 21(4).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14 CSTR: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但至今仍病因未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神经代谢问题可能是AD 发生的根本原因,脑内葡萄糖低代谢是AD 早期重要特征, 而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饮食为解决这些代谢问题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在AD 早期 进行生酮饮食干预,可以改善认知,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能量代谢,降低病理标志物水平及神经毒性, 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现就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