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璇,孙亚麒,王子扬,王永良,苏昱,乔晓岭,王育梅,孙惠铭,王学义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1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光疗法(BLT)辅助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的临床效 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例非季节性 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BLT 组(17 例)和暗光组(16 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于清晨分别给予为期 2 周的 BLT 辅助治疗和暗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 2 周末两组 17 项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 1 周末两组 16 项抑郁症 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 2 周末临床反应率,并评估治疗起效时间。 结果 BLT 组、暗光组分别有 15 例、12 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 BLT 组中度抑郁症患者 7 例,重度抑郁 症患者 8 例;暗光组中度抑郁症患者 7 例,重度抑郁症患者 5 例。治疗前 BLT 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高于 暗光组[2.00(1.67,2.00)分比 1.33(0.75,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7,P< 0.01)。治疗第 2 周 末,BLT 组 HAMD-17 总分、焦虑 / 躯体化因子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暗光组[(9.40±4.15)分比 (13.75±5.61)分、(0.56±0.38)分比(1.00±0.53)分、2.00(1.00,3.00)分比 3.00(3.00,4.00)分],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0.05)。BLT 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的治疗前后变化值高于暗光组[1.31(1.00,1.34)分比 0.33(0,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0,P< 0.01)。BLT 组的临床反应率为 8/15,与暗光组的 4/1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LT 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为 5.14 d,暗光组未发现 1 周内起 效情况。结论 BLT 辅助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降低疾病严重 程度。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2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4 月在全国 11 家医院门诊就诊的 1 503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 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和 16 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评估患者躯体化症状及 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PHQ-15 得分< 5 分为无躯体症状,≥ 5 分为有躯体化症状。采用 Spearman 相 关分析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的关系。以18~39岁(青年)、40~64岁 (中年)和≥ 65 岁(老年)进行年龄分层,采用累积比数 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症患者躯体化 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 748 例(49.8%)抑郁症患者有躯体化症状,其中 82.6%(618/748)的患者躯体 症状是感到疲劳或无精打采。3 个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背痛,胳膊、腿或关节疼痛,痛经或月经期间其他 的问题,性生活中有疼痛或其他问题的条目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 相 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伴躯体疾病、抗抑郁药治疗种类、合并镇静催眠药、QIDS-SR16 得分呈正相关(P< 0.05),与受教育年限、首次发作年龄、合并抗精神病药呈负相关(P< 0.05)。以老 年患者为参照,累积比数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抗抑郁药治疗种类(OR=2.12,95%CI=1.38~3.26);合 并镇静催眠药(OR=1.59,95%CI=1.14~2.22)、合并抗精神病药(OR=0.59,95%CI=0.39~0.90)、存在残留 症状(OR=11.07,95%CI=7.70~15.90)是青年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相关因素(P< 0.05)。合并镇静催眠药 (OR=1.51,95%CI=1.10~2.08)、合并抗精神病药(OR=0.45,95%CI=0.31~0.66)、存在残留症状(OR=9.59, 95%CI=6.89~13.34)是中年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伴有 的躯体化症状存在区别,识别年龄相关躯体症状对于临床医生细化抑郁症伴随特征、实施个体化综合 干预是重要的。
宋美,王岚,王冉,孙玲,卢文婷,甄凤亚,王硕,高媛媛,赵晓川,于鲁璐,周子璇,王学义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3 CSTR:
摘要:目的 探 讨 酒 精 使 用 障 碍(AUD)家 族 史 对 男 性 不 良 饮 酒 行 为 及 AUD 患 病 的 影 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 2016 年 1— 12 月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 10 个单位的 1 379 名在 职男职工,根据是否有 AUD 家族史分为有酒依赖家族史(PFH)组(n=452)和无酒依赖家族史(NFH)组 (n=927)。采用自制问卷、自我报告方式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和酒精使用情况;采用 AUD 筛查量表、酒精 依赖量表分别评估受试者饮酒风险水平和酒精依赖程度;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 版》诊断 AUD;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受试者抑郁情绪、焦虑情 绪和睡眠情况。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生 AUD 的危险因素。结果 PFH 组首次饮酒年龄低于 N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9,P<0.05)。PFH组经常饮酒、独自饮酒、空腹饮酒、快速饮酒、喝闷酒、 近 1 年每周饮酒 6 d、饮中度白酒、重度饮酒、饮酒后醉酒、狂饮的发生率均高于 NFH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χ2 =50.930、11.856、19.165、26.808、11.809、49.897、39.483、19.534、63.310、21.643;均P< 0.01)。 PFH 组高风险饮酒、酒依赖、AUD 发生率高于 NFH 组[56.9%(257/452)比 34.1%(316/927)、14.4%(65/452) 比 6.8%(63/927)、52.0%(235/452)比 30.5%(28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4.866、20.757、59.678;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后,有 AUD 家族史是在职 男职工发生 AUD 的危险因素(OR=1.838,95%CI=1.430~2.364,P< 0.01)。结论 具有 AUD 家族史的男 性更容易发展不良饮酒行为,AUD 家族史是发生 AUD 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4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心境障碍问卷(MDQ)和 32 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在精神病专科医院 抑郁症患者中筛查轻躁狂 / 躁狂症状的检出率差异、阴性与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12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 105 例抑郁症患者为 研究对象,使用MDQ和HCL-32 调查患者既往轻躁狂/躁狂症状,其中MDQ总分≥ 7 分、HCL-32 总分≥ 14 分为既往轻躁狂 / 躁狂症状阳性,比较 2 个量表的阳性检出率、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 Cronbach's α 系数检验量表信度。结果 MDQ 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84(95%CI:0.718~0.840,P< 0.01),HCL-32 的 Cronbach's α 系 数 为 0.943(95%CI:0.926~0.958,P< 0.01)。MDQ 筛 查 的 阳 性 率 为 15.24%(16/105),低于 HCL-32 筛查的 40.95%(4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 个量表的一致性 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81,P< 0.01)。MDQ 筛查阳性的患者中,伴有自杀观念、企图或行 为者占 7/16,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占 6/16,高于阴性患者的 29.21%(26/89)和 13.48%(12/89),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结论 HCL-32 对抑郁症患者既往轻躁狂 / 躁狂症状的检出率高于 MDQ,并且筛查阳 性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伴不典型抑郁特征。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5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Ⅱ型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12 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DSM-5 诊断标准,分为双 相情感障碍Ⅰ型和Ⅱ型组,每组 30 例,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35 名(对 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 验(MCCB)对 3 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资 料的相关性。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组、双相情感障碍Ⅱ型组及对照组比较,言语学习和记忆得 分[(51.07±9.75)分比(57.07±9.67)分比(57.66±6.96)分]、视觉学习和记忆得分[(46.17±12.03)分比 (53.80±6.39)分比(55.57±7.47)分]、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分[(49.80±10.24)分比(55.03±5.44)分比 (55.80±7.33)分]、MCCB 总分[(48.33±8.55)分比(53.10±6.97)分比(55.86±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5.333、9.885、5.336、9.636; P<0.05)。双相情感障碍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处理速度得分[(52.00±8.94)分 比(60.74±7.50)分]、言语学习和记忆得分[(54.07±10.09)分比(57.66±6.96)分]、视觉学习和记忆得分 [(49.98±10.30)分比(55.57±7.48)分]、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分[(52.42±8.55)分比(55.80±7.33)分]、 MCCB 总分[(50.72±8.10)分比(55.86±5.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1、1.861、2.806、2.040、 3.379; P< 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轻躁狂发作次数和视觉学习和记忆呈正相关,躁狂发作 次数和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呈负相关,发作次数与注意 / 警觉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 碍Ⅰ型比Ⅱ型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重,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6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21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 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 26 分的患者纳入认知功能无障碍组(n=141),评分< 26 分的 患者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n=7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家族史、饮酒、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文化程度、抑郁程度。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和 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 别、BMI、病程、有无家族史、HAMD-17 评分、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 碍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饮酒、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占比高于认知功能无障碍组,SSRS 评分低于认知功 能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SSRS 评分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 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64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18岁(OR=1.571, 95%CI=1.251~1.973)、吸烟(OR=1.457,95%CI=1.187~1.788)、饮酒(OR=1.254,95%CI=1.093~1.439)、初 中文化程度(OR=1.513,95%CI=1.178~1.943)、SSRS 评分< 20 分(OR=1.593,95%CI=1.251~2.028)为青 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 能障碍受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的影响,临床中应该给予密切关注,预防患者认知功 能的损害。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7 CSTR: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严重精神障碍。早期发现及干预处于精神分 裂症前驱期的个体可极大改善其预后。目前,对精神病临床高危(CHR)进行早期识别的客观指标较少。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研究致力于通过大脑结构磁共振成像寻找 CHR 脑灰质生物标志物。 相关研究报道了 CHR 脑皮层及皮层下影像学的异常,但少有一致结论。现就 CHR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8 CSTR:
摘要:双相抑郁在临床中常被误诊为单相抑郁,且误诊率较高,只有约 20% 的双相抑郁患者能 在第 1 年被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需要首次发作后的 7~10 年才能被明确诊断。目前,对两者的鉴别仍 然主要依靠临床相关症状和特征。现对事件相关电位在单、双相抑郁的区别以及对其疗效预测方面进 行综述,以找到能指导临床区分和预测两种疾病的客观指标。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09 CSTR: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存在注意力分散、冲突控制、情绪调节等问题,认知行为 治疗(CBT)能够通过改变负面认知、提供补偿技术进而改善患者功能。现针对国内外开展的 CBT 研究, 对其理论模型、疗效进展、发展演变和神经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10 CSTR:
摘要: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治疗也向着循证、客观的方向发展,逐渐从整体层面的标 准化治疗转向个体层面的定制化治疗。现描述基于评估的心理治疗这一框架,介绍心理治疗决策的选 择以及治疗过程的评估、进展监测和反馈调整,旨在为推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识别和减少治 疗失败的风险,实现心理治疗的疗效最大化。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11 CSTR:
摘要:认知偏向是抑郁症状产生、发展和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多个认知 偏向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究。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向主要包括注意、解释和记忆偏向,3 者既相互独立 又存在一定联系。一些研究已经证明注意偏向通过解释偏向直接或间接地与记忆偏向相关,且多种认 知偏向结合较单一认知偏向能更显著地预测抑郁症状。现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向概述、联合认知偏 向的相关理论、多种认知偏向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进行阐述。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12 CSTR:
摘要: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即刻平扫颅脑 CT 出现新发异常高密度影是临床常见的影 像学表现。CT 高密度影通常包括对比剂增强、对比剂外渗或脑出血,其中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CT 高密度影对患者最终梗死体积、颅内出血转化以及功能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T 高密度影 的出现往往预示患者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较高及预后不良(90 d 改良 Rankin 量表≤ 2 分)。CT 高 密度影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认为 CT 高密度影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脑屏障的破坏、应用抗凝药 物、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入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探讨它们发生的 相关机制对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 CT 高密度影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药理 学会药源性疾病学委员会,中华护理学会精神卫生专业专委会
2022, 22(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2.08.013 CSTR:
摘要:精神科是国内较早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的学科之一,TDM 在个体化治疗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精神科 TDM 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中国药 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 3 个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年版)》。本共识涉及精神科 TDM 的临床实施、结果解释、临床决策以及特殊人 群等问题,对精神科 TDM 临床应用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
版权所有:《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黑ICP备2022008488号-1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2 邮政编码:100052
电话:(010)83191160、83191161 Email:ndmh@ndm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