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是精神科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然而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因此不少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例如,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期包括急性期(大约6-12周)、巩固期(4-9个月)以及维持期(6-12个月甚至更长),因此整体服药周期至少在1-2年。在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的背景下,如果患者在症状稳定以后或是缺乏疗效时减药或者停药就会导致抗抑郁药物戒断综合征(antidepressant withdrawal syndromes, AWS)的出现。早在60多年以前,临床医生就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he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丙咪嗪的突然停药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都有出现AWS的风险。AWS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候群,常见的有头晕、恶心、腹泻、焦虑、脑部过电感及失眠等,有时会与疾病复发的症状混淆。然而,AWS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清楚。
2024年10月11日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李素霞副研究员、鲍彦平副研究员、陆林院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了题为“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ntidepressant withdrawal symptoms: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揭示了AWS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生率、出现及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具体的风险因素,从而帮助临床精神科医师能快速、准确地识别AWS以及高危人群。
研究人员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PubMed, Embase, PsycINFO, MEDLINE, CINAHL,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涵盖三环类TCAs、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及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ions, SNRIs)三大类抗抑郁药,系统分析了AWS的总发生率,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研究设计、评价方式、不同种类抗抑郁药、用药时间、停药方式(突然停药VS缓慢减药)以及不同药物半衰期下AWS的发生率,并对SSRIs和SNRIs引起的各种具体戒断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抗抑郁药物的总体AWS发生率为42.9%,当数据仅来自于随机对照研究时,发生率为44.4%,其中SNRIs引起的AWS发生率最低(29.7%),SNRIs的AWS发生率较高(45.6%),TCAs的AWS发生率最高(59.7%)。用药时间增加以及突然停药都有增加AWS发生率的趋势。AWS通常在减药或者停药的2周内出现,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延迟到6周后出现,短期用药(8-12周)的情况下,AWS的持续时间不超过4周,严重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但长期用药(?)情况下,AWS可持续数月之久,程度也在中到重度。AWS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小、用药早期出现不良反应、服药剂量高以及用药时间长、突然停药、药物清除率低及5-羟色胺1A 受体基因变异。
该研究发现,AWS普遍存在,提示精神科医师在患者减药后出现躯体或精神上的不适时,需谨慎识别AWS,以免AWS误诊为症状复发。在考虑换用或者停用抗抑郁药物时应更加谨慎,需要制定一个恰当的缓慢减药方案,并且在使用抗抑郁药物之前应该向患者详细告知撤药时会导致AWS出现。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张咪咪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4-02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