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1
Abstract: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严重威胁健康的老龄化疾病,其难点在于发病机制复杂、病因未明, 缺乏有效干预手段。利用多组学技术从基因到代谢层面探索AD 发生、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或可为识 别AD 危险因素、发现早期生物标志物,锁定早期干预端口以及制订有效干预靶点提供证据。现通过总 结AD 在多组学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2
Abstract:
目的 通过Meta 分析总结经颅磁刺激(TMS)干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的 疗效和安全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 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TMS 治疗抑郁 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的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2月。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被纳入文献 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4.1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 篇文献,共计1 175 例 患者(抑郁症782 例,精神分裂症39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TMS 可以改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快感 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5,95%CI:0.16~0.94,Z=2.74,P=0.00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 TMS 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干预快感缺失的疗效优于其他刺激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MD=0.67,95%CI:0.21~1.13,Z=2.86,P=0.004);采用大于1 Hz的高频TMS 干预快感缺失的疗效优于 其他刺激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3,95%CI:0.15~0.90,Z=2.74,P=0.006);TMS 干预时间≥ 4 周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时间,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中的临界标准(SMD=0.58,95%CI:0.01~1.16, Z=1.98,P=0.05);采用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估时,干预组快感缺失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SMD=0.53,95%CI:0.24~0.83,Z=3.54,P=0.000 4);TMS 相对于其他干预措施无明显的不良反 应(RR=0.83,95%CI:0.52~1.33,Z=0.78,P=0.44)。结论 长时高频左侧DLPFC的TMS 可以明显改善抑 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3
Abstract: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生物时钟节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改变与特定脑区功 能性连接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于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在中国康 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招募17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患者组,并在社会上招募17 名健康对照者 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处理后U2OS细胞的外周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样蛋白1(Bmal1)日常振荡周期。 同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以双侧下丘脑为种子点,比较两组间的脑功能连接 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卒中患者生物时钟节律变化与脑功能连接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卒中 患者组外周Bmal1日常振荡周期[(24.33±0.42)h]长于健康对照组[(23.81±0.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2,P=0.002)。在脑功能连接方面,卒中患者组展现出下丘脑至右侧距状回以及下丘脑至右侧罗 兰氏岛盖的脑功能连接增强现象,并且这种脑功能连接的增强程度与Bmal1 振荡周期的长度呈正相关 (r=0.369,P=0.032;r=0.393,P=0.022)。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生物时钟节律发生了改变,并可 能与特定脑功能区的功能连接变化有关。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4
Abstract: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风险,建立其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 选择2022 年1 月—2024 年4 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接诊的362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析。采用R语言软件中“ caret”包以7∶3比例将患者分为模型组253例,验证组109例,收集可能影响 发生MS的相关因素。模型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 组与非MS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疾病及治疗相关指标,以LASSO 回归筛选潜在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出潜在预测因子,以 此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以列线图可视化后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模型组患者中共出现62 例 (24.51%)MS。MS组与非MS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MS 家族史、三因素进食问卷(TFEQ-21)得 分、日均运动时间、药物种类、服药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7~1.047)、病程(OR=1.946,95%CI=1.405~2.695)、体重 指数(OR=1.066,95%CI=1.004~1.132)、MS 家族史(OR=2.514,95%CI=1.197~5.281)、TFEQ-21得分(OR=1.218, 95%CI=1.130~1.312)、药物种类(OR=2.802,95%CI=1.126~6.970)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MS 的独立影 响因素(P< 0.05)。模型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803~0.908,敏感度为 80.6%,特异度为73.3%;验证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9~0.908,敏感度为77.4%,特异 度为78.5%。模型组与验证组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曲线基本拟合成对角线。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 当预测概率阈值0.05~0.95 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MS 的净获益最高。结论 精神分 裂症患者发生MS 主要受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 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MS 患病风险。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5
Abstract: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 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180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过程。采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ASPECTS)评价患者早期缺血性改变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程度,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价脑卒中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患者3 个月时的mRS 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 2 分) 及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 2 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 列线图形式呈现。采用循环1 000 次自抽样的Bootstrap 方法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一致性,并进行 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适用性。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98 例,预后不良组患者82 例。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mRS 评分[OR(95%CI)=2.383(1.372~4.105)]、ASPECTS[OR(95%CI)= 0.481(0.272~0.874)]、出血转化[OR(95%CI)=16.370(1.941~138.22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5%CI=0.82~0.94),敏感度为0.887,特异度为0.792,最 佳截断值为0.482。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为1.000,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以发病前mRS评分、 ASPECTS、出血转化等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辅助预测急性脑梗死血管 内治疗患者的预后。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6
Abstract: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g)对2 型糖尿病(T2DM)模型KKAy 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潜在机 制。方法 生信分析Apg 作用靶点基因、T2DM 及脑小血管病病变基因,取交集,将兴趣基因进行蛋白 质互作分析,DAVID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选 取10周龄SPF级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体重(36±3)g,KKAy小鼠分为4组:T2DM模型组(Model组, 10 只);低、中、高剂量Apg 干预组(Apg 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3、6、12 mg/kg,每组各10 只);10 只C57BL/J 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组)。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在干预组中选取认知改善最 明显一组(Apg 组)进行后续rtPCR、炎性因子检测、Western-blot 实验。随后检测神经元凋亡、肿瘤蛋 白53(TP53)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 水平,并检测B 细胞淋 巴瘤/ 白血病2 蛋白(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 结果 兴趣基因为TNF-α 和TP53,下游作用靶点多为Caspase、Bid 家族蛋白。高剂量Apg 组小鼠平台 穿梭次数为(4.42±0.76)次,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为(33.5±6.1)s,较Model组[(1.80±0.41)次、(16.1±4.1)s] 显著增加(t=9.59、7.49,均P< 0.05),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选取高剂量组为Apg 组。后续实验表明,与 Model 组比较,Apg 干预可显著降低小鼠海马区TNF-α[(50.4±9.6)pg/ml 比(29.3±7.1)pg/ml,t=6.28,P< 0.01]、IL-1β[(60.4±13.6)pg/ml,比(28.7±7.1)pg/ml,t=6.56,P < 0.01]、IL-6 相对表达量[(3.4±0.5) 比(1.8±0.3),t=5.58,P < 0.01]和TP53[(4.4±0.9)比(2.3±0.4),t=6.18,P < 0.01]的表达;减少Bax [(2.74±0.60)比(1.60±0.30),t=5.18,P < 0.05]和Caspase-3[(3.14±0.60)比(1.80±0.40),t=5.58,P < 0.05]蛋白表达;增加Bcl-2 蛋白表达[(0.61±0.10)比(0.78±0.10),t=4.46,P< 0.05],并减少神经元凋亡 [(30.4±5.6)% 比(18.0±2.1)%,t=6.56,P<0.01]。结论 Apg可能通过抗炎(降低TNF-α、IL-1β、IL-6)、抗 凋亡(调节Bax/Bcl-2/Caspase-3)及调控TP53信号通路,对T2DM 引起的认知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7
Abstract:
目的 评估天津市“免费服药政策”实施对社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 响。方法 选取2021 年“天津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中14 935 例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参加“免费服药政策”的3 722 例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与未参加“免费服药政策”的11 213 例贫困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是否参加“免费服药政策”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14 935 例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 者中参加“免费服药政策”的有3722 例(24.92%)。参加“免费服药政策”患者的规律服药比例95.43% (3 552/3 722)明显高于未参加患者的87.75%(9 839/11 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9,P < 0.01)。 参加“免费服药政策”的患者规律服药的概率是未参加政策患者的2.72倍(OR=2.72,95%CI:2.29~3.23)。 既往有危险行为(OR=1.36,95%CI:1.01~1.84)、曾住院(OR=1.16,95%CI:1.02~1.32)是患者规律服药 的保护性因素;患精神分裂症(OR=0.80,95%CI:0.69~0.92)、弱监护(OR=0.73,95%CI:0.61~0.87)是患 者规律服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免费服药政策”提高了社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在 社区防治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弱监护患者的服药情况,要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8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等多个医学领域的技术发展,神经变性病无论 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成为可能。因此,培养具有精 准医学思维模式的专业研究生至关重要。现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精准医学理念应用于神经变 性病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过程,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搭建多学科联合的教学平台,这将提 高研究生对神经变性病的临床诊治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神经变性病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 新思路。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09
Abstract: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与特定心理应激相 关的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体不理想,其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神经免疫学和炎症因子 方面的研究为与特定心理应激相关的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归纳总结心理 应激、抑郁症与炎症因子三者的关联,旨在揭示与特定心理应激相关的抑郁发作潜在的发病机制。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10
Abstract: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多种精神疾病中,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纹状体等脑区神经代谢 存在异常。目前,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是研究脑神经代谢的重要手段。现就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 纹状体3 个脑功能区在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神经代谢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讨 2 种疾病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两者共病可能的神经通路提供参考。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11
Abstract:
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留置导管、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等多种因素容易发生获得性感染疾 病,预后变差。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式检测出病原体的时效较长且阳性率较低,容易延误治疗。基于 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技术(mNGS)作为一种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敏感度高的特点, 能有效检出病原体,为临床医生提供抗生素使用的依据。现对神经外科患者应用mNGS 诊治获得性感 染疾病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治疗神经外科患者获得性感染疾病提供参考。
20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09.012
Abstract: